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
如何确定卦爻象的含义: 深思易道、广践易行摘要 在诠释易卦符号与意义方面,当代学术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关于易经的卦象的含义如何确定,认为是一个无需探讨的问题,因为传统易经并没有说明易经符号系统,卦爻象为何具有其系统决定的实质之外,辞的含义却不清楚,更无法进一步强调如何发展新义,在应用中只是重复过去的说法,而未能说明新义如何产生,在这个意义上,易学的研究并没有改善现代性,因为它未能充分说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基础,当然也无法发挥其创新意义的探求。 本文强调易学的发挥在认识易的含义,以及卦爻象的形式发生与结构之外如何来确定易经文本典范易的基础所在。在经过易卦象形式的分析之后,直接探讨意义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意义符号所包含的指导性规范性以及理想性,另一方面同时分析我所提出的象数不能离开义理,义理不离开象数的关系。为此我们提出了易的意义决定的九项原则,同时说明易卦爻辞如何面对诠释的需要来创新其新义适用于具体的状况。我们指出事实的描述与认定和主体的意义赋予与决定是离不开的,同时存在的现象与价值的理想也不能分开,两者共同决定了Being and Ought之间的整体关系,这样才能说明易卦象的意义,并进一步可以从现实中提升对于人的德性的要求与对理想的追求,而不只在对未来的预见方面.
本文也引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其意象括除法以及意象划除法超越自我建立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考察,并借此引申出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诠释学(ontological hermeneutics)的架构主张,把诠释的含义归属于本体自我存在自我反思的体验与存在体验的基础之上。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又由引发我对易经卦爻象意义探求的诠释需要,并以它为参考体系,发展了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关于本体诠释学的作用,除了诠释自然现象与文本现象之外,也追溯到它与易经卦爻体系意义确定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它是可以用来说明个别的卦爻象意义存在的现象以及何以有此现象,这就说明易学的研究有一个新的发展,就是本体诠释学的发展。这可以用来回答如何确定卦爻象的意义之问题,并把易经符号系统的研究向现代化的分析理解与本体化的本源理解向前推进一步。 最后本文结论在对五个诠释模型的提出,指出在本体诠释学下易经的传统发展显现出深厚的本体论意义,这值得我们重视并用此来说明易学的实用性在用已有的卦爻符号诠释新的存在状态,以此促进人类的价值发展和创新。
一、易学的发生与五易之说 五易之说:变易,不易,简易,交易,合易。 由此五易之说,我们了解到易学的内在价值。在天地变化中有一创造力和生命力,以及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和谐之善,为人类身体与心灵所直接体验与感受,也促进人内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更高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传统。 但目前的问题是,当人类已经走向一个多元的世界时,人类却无法发挥内在统一的创造潜力与至善动力。这个世界仍然呈现出混乱和冲突,时刻提示人类还未能真正掌握这个易道、认识易道、实践易道并持续发展易道,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面临的问题。 易道是持续与价值的根源。只有在一个整体的理解与诠释之下,才能够把一个混乱的冲突的世界转化为一个和谐平衡与对称协调的结构。当然这里就假设,在易道未能推行之前,就是在原始的存在之非存在阶段,一切只是一团混沌,并无任何秩序可言。如果一个建立秩序的力量,不能够维持下去,混沌之混沌性也就把世界拨回到一个混乱纷扰和矛盾的一个存在。 所谓秩序的来源,就是易道的发生,由此发生扩而大之,才能逐渐转化原始的混沌动力,成为建立秩序发展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创造力。在易学的探索中,此一混沌可名为无极,无极而后又太极的彼此假设,说明此一原始的混沌具有内在的创造力,而在事实上自然创造了太极的存在。所谓太极,就是存在的起点和存在实现自身的原始力量,更是转化混沌为有机且整体的,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相关的活动能力,因此形成了天地万物与人类。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深思易道了解易道的转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责任是在人的存在身上,因为只有人接近天道,能够学习天道模仿天道,而且只有人能够维护天道,实践天道,也就是实践创造的易道。如果人不能做出这一点,天地之沦入混沌将是必然之事,而不只是逻辑的可能。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即是这样的可能性,因此也提示我们还需要深思易道,广践易行,永远不要忘记易的本质含义何在,易所包含的正反两者发展的可能。 孔子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孔子这里说的易,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易的功能和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秩序积极向前而不断发展,所谓生生不已或就是自暴自弃,懈怠停滞,不进则退。孔子这句话也就印证了我说的我们还必须要积极的认知所谓深思易道,广践易行,知与行同时生生不息,才能维护这个宇宙的更新与发展,而不落入腐朽与混乱。 我把易的发展时代归之于伏羲时代,这是中国历史所记载的。当时族群正走向农业化社会,在人和万物关系交往中,人能够认识到动物与人的关系。动物中马狗羊猪都能为人所用,人也能因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及其转化。伏羲之成为伏羲,则在他驯服了羊的存在,成为羊文化的发展者。在羊文化的发展中,人类有了更多时间观察天地万物,最后了解到天地阴阳变化之道,也就了解到自然的易道,并以人力配合自然天道发展农业自力更生,形成人类文明是谓人道。天道和人道因此有密切的关系,天道永远是人道的基础,而人道是天道发挥的表现。天人的合一与和谐也就自然是价值之所在,也可以说是易道的本质的发现。
伏羲作易 伏羲受束缚的认知: 一、天地是阴阳的相互转化,也就是天地是易的表现,因为易就是阴阳的转化; 二、天地是一体,整体和部分有机相连彼此影响,形成更复杂的生命结构,所谓万物一体。此一易道的基本认识; 三、人类是天地所转化,天地是不断创造的转化,有一个价值方向,从无机体到有机体,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高级生命如人类的存在,都是易的创造转化所形成; 基于此三命题,人类可以继续发展并日新其德,把人类带向更美好的境界。 伏羲并没有认识到天地宇宙的一体性的根源性所表现的太极或天地,这要等到人类到更高自觉来发现的。此一易道的发展是要到人类高度自觉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就导向道家或儒家对易道的理解与重新规划。在说道家与儒家之前,我必须提出伏羲可能经历了最原始的易道的符号系统,首先提出来一个阴阳的自然符号,最后简化为今天所了解的阴阳的线形表达。 伏羲是了解到阴阳产生阴阳,形成所谓四象,天为时间,表现为春夏秋冬;地为空间,表现为东南西北。继而又发展五行和八卦的概念,从事物的观察中认识到金木水火土的自然元素性质,并把五行看成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本身也就具有变化的力量。从五行中再演化出八卦,如何演化?演化之道在认识五行中有金木土具有阴阳两性者,因此产生了六种可能的组合,加上水火两行形成八卦。值得注意的是,此一认识尽管是观察自然,但对形成一个自然的符号体系却大有帮助。
至于伏羲是否真的创造六十四卦,我认为是可能的。当然他不一定能够说明六十四卦所具有的内在含义,这也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即六十四卦个别的内在含义如何形成,应该是一个深度理解理性诠释到后期的发展,才能逐渐实现,也就是六十四卦首先被认为是更高一层次的符号体系,是人文活动的符号体系,其中包含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灵活动,而所谓八卦,则是一个自然现象呈现的符号体系。 如果八卦能够产生六十四卦,则显示人类的行为与心灵以及其价值概念,都可能基于自然认知但却不限于自然认知,而是对自然认知的一种组合、超越以及转化,而必须就其超越转化的过程来加以理解。这也就是深度理解或诠释理解的问题。 因为易学研究从伏羲之后到儒家与道家,并没有说明易学符号体系何以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或名称,虽然后来的学者对易卦中每个卦名甚至于对卦的理解意识进行了纾解,但仍然没有说明此一定名与定义的基本原理为何。当然作为实用的工具来说,易卦体系也就是易爻符号体系,已经具有表达与描述自然与历史事件以及人的自觉行为的含义,只是无法确定此一含义是如何确定的。在自然八卦中,并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八卦是针对自然现象而设立的。六十四卦作为人文描述,更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与解释,这也就是我说的当前易卦与易学研究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也都没有得到最完美的解答,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解答,但我们必须深思其所以然之道,才能够实践易道所代表的价值和理想或规则。
占卜文化 在伏羲时代我们看到一个占卜文化的开始,这是由于易经符号体系具有世界与历史的描述性,以及对行为的表达性。因此,基于一般化原则,人们会想到一个易道易经符号所表达的世界,不但具有当前的描述性,而且具有对未来的预见性。同时基于内部原理,这一套符号体系甚至于对未来有关行为具有启示性,这一发现就形成了易道成为占卜的根源。占卜并非迷信,而是根据经验所形成的实用方式来预测未来,启示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认识,因此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甚至于形成人类行为的规范。我们今天看易经里面一个卦,不能仅仅认为它代表的是对一个情况或事件的表述,而应该看到其对未来的具体反映。事实上,人们要掌握的情况是一个具体的情况,涵盖面不只是当前与现在,而必须涉及到过去和历史,也必须指向未知和未来。易经符号成为占卜的根源,也就极为自然了。 至于占卜方法,目的是在真实的表达一个存在的情况和发展的情况,然后我们认知这个情况来预知未来,来反省过去。但问题是如何真实的描述一个情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现实是变化的,现实也是复杂的,现实自身并没有学术的分类,尤其并非为人类所设定,而只是自然的表达。如何从人的观点和需要,来描述一个有意义的情况,是需要一番理智的设计的。为了保证对卦象和爻象的正确表现与认知,人们必须有其方法,来实现一种描述认知的可能,于是就发明了所谓占卜之术或占卜之法。这一方法在原初比较简单,较后则形成所谓用蓍草卜卦的传统。我觉得此一传统首先在于确定描述一个自然的宇宙,然后保证其自然的变化,最后基于一个无偏见的运作,形成一个六爻的卦形。有了此一卦形,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分析它的含义,对其所指有所认识。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在以上伏羲易学的基础上,易道思想的发展是经过儒家与道家的深思而更加完整的。儒家与道家是易学发展的重要过程,并为现在的易学奠定了重要的基本道路。他们同时接受伏羲易的宇宙观与天道的宇宙观,也接受此一宇宙观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易道,来发展人生的价值,他们同样不强调占卜,而是强调人们透过易道的深入理解,来认识宇宙真实整体或所谓天或所谓道,作为行为的根基与内在的动力。 儒家强调符号体系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卦爻辞的深入理解,这是孔子特别发展的,形成易经所谓的易传。而道家如老子和庄子,则完全不重视符号的体系,而用人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来认识真实的整体以及整体中事物的关联性。道家强调一种自然易学,把它深化为心灵的明觉,以自然为最高标准,达到超越欲望与知识的虚灵境界。 儒家自孔子以来,经历了曾子、子思与孟子的发展,对易的理解更强调自身的反思以及对事物的观测,进行大学所谓的格物致知、诚意正身以获得事物的真相以及掌握自己的天生的本体性,来达到人格的净化与道德的提升。中庸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就在深思天道之真的真实性,以提升人的创造性,并以此界定天命之谓性,最后再透过自觉的审慎学习与实践,来达到知行合一、内外合一最后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进一步发挥内圣外王之道,把易道从内在的认知变成外在的行为,个人的修养变成互利他人与群体的仁政,这也就成为儒家的易学的延伸了。 此处我们认识到儒道的差别,但是它的共同性来自于它的本源性,都是以易经作为基础和思想的源泉,儒道的差别也不足构成重大的文化分歧,而是可以作为互补的整体的部分。
二、当前易学最根本的问题 当前易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的掌握卦爻的含义,使易学能够发挥具体的预见与指导作用。这两个作用很重要,因为人离不开行为,而行为必须能够合乎真实的道理,同时能够实现价值,不会把人带向邪恶与偏见,事实上更能够把人带到善与和谐。 卦象的符号是建筑在阴阳五行观察与分类基础上,卦象体系是一个演绎的体系,由两仪而推演到六十四卦。每一个层次的意义只是下一个层次意义的背景和基础,而并不绝对决定该层次的意义。该层次的意义必须是实际的观察与经验来同时显露。从某一个意义上说,卦爻体系包含了所有潜在的真实意义。但它却必须经过现实的经验才能显示出来。 我在这里采取显示这个词,也许接近海德格尔说的disclosure(显示),但海德格尔认为真实自然显示一个现象,但这个显示却只是形式而已,而不包含本来的含义为何,甚至它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形式。因为我们无法从这个自然发展的现象中看到什么是真实所显示的新的现象,更何况它的意义呢。对此,我采取的方法是,认识每一个新的状况,用我们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存在的形式,再进一步确定它的意义内涵。此点在传统的卜卦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形式的确定是由卦象系统加上占卜的过程形成的。占卜只是一个经验发生的过程,占卜成象,但作为象的意义,却必须依照一些经验的基本规则,来确定它们初步的含义。但在我看来这仍然是由于经验观察的归纳结果,也就是在那些问题上面的行动或存在具有相对的不同处境,因而产生这样的状况。这说明整个卦象是一个有机体,不但有时间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有内部结构的关系,因此可以看成是从本到体的存在,我们可以说是卦原到卦体的存在。而这个卦体的性质则是在经验中有真实的世界显露出来的,而为人所察知。因此传统的易学想尽办法,来找出其他的规则,来说明一个卦象的传统意义,也就是发展的与结构的意义。
象术学派 从汉代到魏晋,对这方面的研究思考特别强调。汉易中京房等易学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称之为象术学派,也就是在易象的基础上找寻易中卦爻的相互关系,以及卦与卦之间的呼应关系。整个六十四卦,有八对既是相反,又是相错。可见错卦并不全部流行。但作为一个通例,则看不出为何不可作为卦与卦之间的一种关系,只是传统易经没有采用罢了。更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易经易卦中,也可以有上下卦的相互转移,我名之为相移。六十四卦中有些卦是相移的关系,譬如泰否、既济与未济以及可能的其他。事实上,相移也并未成为正式的通例。传统认识到互卦这一通例,认为它是产生新意的一种关系。总言之,就互动关系来说,我们可以承认相反、相错、相移与相互这四种关系,以此来决定一个卦象的含义。 但这仍然是不充分的,因为从这四种仍然无法得出一个卦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加上以上说的各种形式的规范,也无法决定一个卦象的实际的现实含义和现实的真实关联。如果我们把这些关系及规则看成是数的问题,传统易学的象术学派只能从象中看到数的关系,但却无法从象的关系中看到数的关系。因为含义和意义是另外一个,只属于形式而有实际的所指或所经验,必须从实际的经验或对世界现实的认识来决定的。对此,我们就必须强调意义的基本范畴是义理,义理独立于象数之外,是由主体性的占卜者的经验来决定,而非形式的决定。但占卜者的经验怎么决定卦爻象的含义呢?只能就对事实的具体描述或历史描述来表达,甚至于必须在一个本体宇宙论的基础上用本体宇宙论的语言来表达。 因此,我们必须说一个卦爻象的意义的来源,有其数的结构的认识,也应该有一个经验结构的认识的决定。任何一卦都有其可被接受的经验实质意义,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卦爻象的现实真实的含义为何。我们可以把卦爻象的名称看为是一种对现实真实的一般表述,一面指向客观的现实状态,另一面指向主体的人的实际经验及其理论思考。
象数义理一体论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对卦爻象的认识不限于象数,而必须引申到义理。 所谓义,是主观概念的一种综合与直观,可以透过定义来说明。而所谓理,则是客观世界真实有关万物之间的规律性与规则性的认识,也可说是一种因果函数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卦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命题,是一个描述,更是一个叙述,同时也是一个判断。所谓判断,是指事实真相的判断,也就是对所指何物,所说何事一种真实性的决定。用哲学术语来说,即代表了一种经验综合或知觉的统合,并和真实的世界密切相应。 我的观点是我提出的象数义理一体论,必须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整体的组合,才能真正掌握一个卦爻象的含义,也才能依此做出第一步的预测与真实世界的认识,也只能这样,我们才说这个真实的世界显露了它自己。这个显露是同时性的多方面的显露,是需要人的智性综合判断力来获取的。当然,它也可以是一种直观,因为判断力的综合性可以直观的表达出来。这并不妨碍其多面的综合元素的违反,传统易学对此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往往落入到象数与义理两派的对峙之中,这使我们对易的符号体系不能掌握它所显示的意义。事实上,传统易学经过孔子,已经有了十翼。所谓十翼,事实上代表了上面所说的四种决定卦爻辞内涵的元素。十翼中系辞综合了彖传象传与说卦中对象数的考察,以及彖传中有关卦象意义的考察。而象传则进一步评估了卦爻的文化含义和道德含义,这都是孔子深思易道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对易道所要求的行为的价值认识。
易卦的价值含义 也许这里我必须补充说明,除了对易卦的描述与判断之外,还应该指出它历来涉及的价值含义。显然要我们认识一个客观的真理或真实现象,我们也必须提出它的价值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是什么,这在儒家传统中这个要求是必要的,因为人的行为必须合乎善而反于恶。善恶都有其人性基础。因此,我们看一个卦爻象,不能不问它的价值含义以及它的道德教育规范与政治含义。这种含义也是从主体的反思和深思来决定的,代表也是一种知识的判断,一种理想及其他行为的判断,也可以说是卦爻象的价值之所在。当然人们可以在西方的怀疑论的基础上追问,我们如何从一个事实的卦象去推出它应该具有的价值或者它代表的理想的意义让我们以此为遵从。 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强调我们不能从事实推演到价值。他说存在与价值是两回事,事实与应该也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深思这一个命题,承认这两者的差别,但并非就因此差别不能界定内在的相关性。因为事实的问题和经验能够经过人的心灵反思和深思去认识到应该如何更好的可能,因此产生应然的命题,先就历史事实来说,一个历史的教训事实提供一个人犯错或成就价值的状况。历史的世界显示这种情况,人类是可以认知的,一个历史的事实或任何事实经过思考,或者经过检验,都能呈现一个价值的层面,并指向成功与失败两个方向。所以一个事实命题不必看成是单一的存在命题,而是要在其他命题关系中看到它的价值含义,这也是人自身能够根据事实、历史与经验做出的价值决策和道德的评价的原因,这也是一个卦象所具有的意义的重要性所在,它不止提供一个事实的真相,也提供一个价值的真相。
求其德义 行为的何去何从,由我们的理智通过判断卦象来决定。这个理智就在于认识易道的可能性与变化性,以及人类可以做出的决策性和判断性,选择去善避恶的方向,走向一个理想的境界。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他对占卜并不反对,但他希望得到的是占卜的事实所显示出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人们内在的思考,他称之为“求其德义”(帛书易经“要”篇并参考“易之义”篇)。这里说明,占卜不但有预测的含义,而且也有道德的含义。而其逻辑根据就在于我们能够转换现实问题为价值问题,延伸出相关的价值命题。 当前的易学研究中,刘大钧先生和廖名春先生对孔子的帛书易经都有重要的考证说明。但对于孔子所以这样的认识,却必须在哲学的思考中来完成。这也说明易学的研究不应该局限在注释考证之内,还要进一步开辟出一个易学的哲学世界,这也就是我从事的新易学的重要所在。显然这也就是当前易学的一个重大发展的方向。就以上所叙述的卦爻象的意义确定来说,不能不联系到现代的哲学中的现象学与诠释学。关于这个方面,我想进行一个跨文化的哲学思考,来说明易学的哲学研究具有跨文化的以及跨哲学的重要含义,这也是何以易学导向我说的本体诠释学的基本原因。
胡塞尔现象学 二十世纪初,西方哲学最早的重要发展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他所用的现象这个词就是指的现象是由本体真实所呈现的一个形象,胡塞尔提出了一个哲学思想的方法,来寻找意向性存在的本质为何:他认为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是繁乱的,掩盖了本质,他提出一个回归物自身,也就是物的本质的方法,那就是意向消除,意向消解法其要点在“括除”(epoche)我们一般误解与认识的自然的信念知识与联想,而最后把括除的部分叫做自然态度(natural altitude),把剩余的不能括除的所呈现的现象,称之为本质(essence)。他利用这个方法,来把一些我们经验的认知,转化成为括除后的本质现象,这就是他所说的现象还原。 这个现象还原方法,必须假设任何事件都有一个本质的内核,我们的自然语言和认知,只是个别的经验,不代表一个普遍性的理念的存在。还原本质现象,必须经过一个括除的过程。这个本质现象是否就是易学所说的象,是一个根本问题。易学的象是自然成象,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可说是主客观的感觉所产生的描述的含义和判断的含义,甚至价值的含义,都应该是这个象的重要部分,是无法将它们脱离开,呈现一个所谓的本质的意向。也许我们可以从象数易学的概念来说明象就是数所形成,但其含义却仍然是要依靠一个心灵的建构来完成,否则只是一个空的形式而已。胡塞尔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有考虑到所以成象的后天含义,也许他只从数理的形式来考虑成象的本质而已,这点是和易卦的象不一样的。易卦从多方面来说明包括它的形式及其内涵,重视它们之间的有机的统一,最后产生义理的结构,形成我们所谓象的存在,这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真相的出发点。
这里易经当然也强调了意象构成的主体原则,即是心灵的综合判断能力与经验意义整合能力。因之象成为诠释的对象,可以推演出其他的含义,包括预见,包括道德实践与理想的追求。关于主体性的问题,易经并没有特别说明人的心灵的创造功能,但从易传里面看到,人能够观天察地,能够观其汇通,也就是说人具有综合整合不同面貌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给它一个基本的形象。一个象不仅是普遍性的,也是具体性的。其普遍性不妨碍其具体性,而其具体性也不妨碍其普遍性。 关于这一点,胡塞尔有另外一个做法,但却不一定仍然和这个说法相反,是一个更主体化主观化的说法,那就是他在象的形象括除的模型上提出超越性的括除法(transcendental deduction),以括除的方法来建立一个纯粹的主体(subjectivity)。此一超越的主体性是进行括除活动的主体,还原了物质本质以及主体的本质。 由此可以看到,胡塞尔建构的所谓回归本质,就是回归一个纯粹的主体性,一个主体性创建了一个理想的抽象本质世界,而把自然的现象和自然的人的存在完全别开,所谓存而不论。但这不是易学的态度,易学强调自然态度,强调人的自然所产生的的创造作用,也强调认识事物自然发生的因果渊源和由胚胎成体的发展过程,强调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不只是一种理性构建的获得而已。但我们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胡塞尔的括除法是理性建构符号体系的一种方式,所建构的只是一套符号,既非从自然得来,也无自然含义,因此只是一套数理模型,用在易学就把易学完全数理化,但不只是象所化。这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极端,也是一个主体理性的极端。易学的方法论在认识自然的生命创造活动与内在结构,以及发生的过程逻辑,代表另外一种诠释性的认知方式,是合乎人生的需要的。因此具有基本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诠释学 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说明存在的现象如何出现。他也主张真相自然显示现象,而人在如何认识这个现象的问题上,他不采取形象本质的括除法,而提出他所说的本体论的诠释法(ontological hermeneutics)。他认为,我们必须反思现象,而现象是自然显露出来,反思现象在提出如何认识现象的问题。诠释的意思就是理解与说明,因此它假设人类具有理解与说明的理性功能,但同时也有直接体验现象与真相的生命功能。诠释与说明不能离开体验与经验,而必须从人存在的体验和经验中认识现象的多样性与主体性,因此他有诠释学这个概念,称之为本体论的(ontological),是因为他把存在当做最根本的经验或是最根本的生命问题。 如何理解和说明人的存在与存在所显现的各种生命情绪是最重要的诠释学的功能。首先他注意到生命显现的基本现象是生命的焦虑(Sorge)与苦痛(Angst),也包含对死亡的恐惧,甚至也包含对空虚的绝望。如何去理解这样的生命情绪,是本体论和诠释学重要的目标,《存在与时间》一书就在说明人的存在作为世界中存在(in-der-Welt-sein)的一部分,必须与世界相关,而世界就是一种存在的假设,究竟是什么却未说明。当然后来经过长期的深思,包括对道德经和禅学的深思,海德格尔必须假设一个超自然的上帝作为存在的根据,与中国本体存在宇宙论从经验确定一个具有自然生命宇宙是不相一致的。孔子易传确定了中国本体宇宙论,以此宇宙论来说明人的存在以及其所包含的创造力与思考力,再从人的发展中产生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与说明。再经过一个诠释圆环的循环,加强对宇宙的深入认识,进而对人的存在的深入认识,这就是易经哲学所产生的一种人的自修求得的生命哲学,为孔孟所提倡。
本体诠释学 这里我们看到儒学的生命哲学与道德伦理学事实上是建构在易学的宇宙本体论上的,以及一个本体思考的诠释学的方法基础上。这个诠释学的方法基础我称之为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本体诠释学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诠释学,这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所面对的对象,不只是人生,更不是人生的焦虑与苦痛,而是博大的宇宙以及所包含内在的生命创造力。由此理解人的存在以及人的价值与道德的可能,这就是一个易传发挥的效果,也就是易经哲学所发挥的影响,有易学产生儒学,儒学再产生中国文化的各种生命价值。在生命价值上,海德格尔强调生命的悲观处境,因而必须回归到上帝。但在本体诠释学中,人类的生命也在自然宇宙中获得提升和完成,而且进行到一个生命不断生生不已的过程。这在生命儒学中体现的特别清楚。
三、卦爻象决定意义的原理 卦爻象的意义既来自客观现象,也来自主体的思考。这两者共同决定一个卦爻符号的基本含义,表达成为所谓卦辞与爻辞。但卦爻象的意义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卜卦者基于现实认知与心灵思考裁决和判断。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断根据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自然经验和观察原则。 二、在诸多形象的组合中,掌握一个整体的现象,以作为卦象或者卦爻象的标本,是需要一个分析的判断来决定。 三、六十四卦都是彼此相关,可以从组合中决定。我们必须考虑卦与卦之间的组合关系,包括所谓错、综、移的关系,以此来确定一个卦爻象的转化关系和来源背景与发展方向。 四、借助历史的具体现象,来说明一个卦爻象的含义。 五、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来源可以看成是一个抽象的义理,基于对经验的整体直观而产生的认识如乾坤卦代表我们对宇宙现象阴阳原理的认识。 六、卦爻象的含义也代表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理想的存在或缺失,也就是相对一个理想,卦爻辞代表这样一个理想或者是理想的反面,或者是有关理想实现的过程。 七、以自然宇宙的规则为参考,来认识卦爻象所包含的规则性和规律性。 八、基于对变化的认识,掌握动态的全体事件发展,以发展的形态作为解释卦义的基础。这也就是易经所说的“时义”原则。 九、不同的卦爻符号系统中各种现象的关联性,必须纳入在一个系统中卦爻象的意义的考虑之中,使其意义与整体或整体中的部分具有潜在的或明显的关系性。
九大基本原则 以上九点我只是指出一些基本的大原则,来说明六十四卦的卦爻象所能够包容的含义,根本来源在于主体的个人,基于对宇宙变化的认识,当前处境的认识,对历史的认识,对理想的认识,对各种敌对或友善力量的认识,最后能够把一个卦爻象的形式转化成为卦爻的言辞,也就是意义。 我在这里探讨着卦爻辞含义的原则在说明,卦爻辞的含义不只是象数决定,而必须涉及到一些不同层次的对事物义理的认知,因此必须假设一套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甚至于政治学,人类学。 在想象中,不管是伏羲还是文王周公,甚至孔子,他们为六十四卦命名与辞的描述,都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某一个象数的公式来决定。因为每一个裁决,都需要认识到一个卦爻象所反映的真相的真实性,以及真实性所包含的各种潜在可能性,甚至也包含其内涵的问题性。卦爻辞的决定从一些不确认的状态下走向确定,代表一种诠释。 最初的卦爻辞的显现,就是最初的诠释,在现在被看成是卦爻辞的标准意义,代表一个典范。这些典范意义的卦爻辞,可能是最初个别的占卜所取得的一个意义成果,代表当时占卜人的直观和判断。但不是每次卜卦情况都一样,但我们把卦爻辞固定,就像我们已经把卦爻象固定了一般。这就能够帮助我们作为描述和判断和指导一个现象或行为的基础。但是卦象的含义比想象中有变化的,但是我们仍然以现有的卦爻辞作为典范,来帮助我们了解任何相同的卦象。
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何以决定一个卦爻象意义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认识其原初的典范意义,再配合我们当前的现实思考现实的客观意义,以及主体的认知意义,而产生一个新的当前同一卦象认知的意义,也就是对卦象的一个新意义。 新意义就是原有的意义加上现有的直观综合而成的新判断,这就回答了我们何以看待每一个卦爻辞的独特性和普遍性。它的普遍性在于其当初的典范意义,它的独特性在于当前我们由典范意义加上当前直观感受意义的统一的直观。因此,同一个卦象可以不断地出现在占卜之中,而它代表的含义及情况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一种描述引导和理想性的规划作用。我们必须了解的卦象系统形成的一个过程,以及它所开放的一种重新诠释的可能性存在。作为典范的意义和当前经验的直观合成的意义,是伽达默尔所强调的一个现象的新意义。 但伽达默尔只用在文本与文本的理解方面,没有深入到最原始的宇宙现象的文本,也就是一个符号体系意义的决定问题。这点是透过对周易的符号体系分析而产生的,伽达默尔不熟悉这样的系统,所以他没有这样的认识不足为怪。 我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在本体上强调了原初的世界和形成的方向,以及如何从本体用多方面来确定它的典范意义,也就把意义产生的原则扩大到根本意义的发生上面,也为新的形象典范意义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考察。
四、结论:五个诠释模型 模型一:本体诠释学模型。基于以上说的九个原则,易经对一个符号体系或文本的基本认识,我提出本体诠释学的模型,本体就是易道发生的内在规律性。此一规律性是创造性的,是开放性的,是建设性的,因为人是易道的一部分,因此也说明人道与天道与地道也具有自我创新发生意义的能力。对本体的诠释,既是对宇宙本体的诠释,也是对自我本体的诠释,构成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使人类的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使人的美善价值能够持续实现,最后能够达到一个天地人生生的条理,融合而和谐持续的整体结构。这就是本体诠释学的本体诠释意义的模型。显然这个模型是从易经探索出来,而易经的研究也必然走向这样一个模型。因此,这个模型也是易学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化的一个过程,显示易学深思易道广践易行的重要性。 模型二: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模型。伽达默尔认识到人的文化语言与文本创作都是人的心灵的变化,尤其他重视语言,以语言作为最初的存在的形式,从语言的应用中来掌握语言的含义。但他不承认所谓原意,而是把语言看成是开放的体系,必须从一个理性对话的角度,来确定一个文本的含义。从文本的含义的决定看出新的读者见解的重要性,与原来的可以发现的含义融合起来,产生新的诠释,以此来说明理解和汇通的可能。所有的理解都是文本的已有意义和新的读者新的观点结合的成果,相对于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产生新的存在的认识。他很重视历史的效果和时间的距离所产生的意义的差别,由此来认知人的存在的含义与时代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也间接的说明人的处境包括人所具有的价值观,都必须在一个历史过程中经过主客对话来实现。他的形上学的基础是海德格尔的此在(Dasein),这与现实的人生存在的其他体验不相配合,往往代表一种相对性的困境,这与上面说的本体诠释学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个模型是西方近代的现象学传统的心灵主体诠释模型。我们已经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导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诠释学,现象学代表自然本体显现的现象以及人们自然发生的认知与信仰。但如何排除现象学和自然知识以显露真相,是胡塞尔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超越自我的括除法,以达到一个超越自我存在的本质。这是一个纯粹主体性的本质存在,而以此本质的存在来诠释一个客观的本质存在现象,也就是胡塞尔诠释学的含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他说明了诠释学中,就成为主体的心灵对客观存在的本质形象的认知与理解,可以是一套直观方法,也可以是一套唯心主义的形上学。这个诠释的模型可称为心灵主体诠释模型,以强调心灵的独立的认知作为诠释的基础。诠释不是括除,但必须透过括除来找寻诠释的对象,赋予这个对象以主体的含义。但是他的问题就在于他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形象系统,对括除以外的世界不能发生任何作用,也就无法应用在实际的文本意义上。 第四个模型就是海德格尔的自然主义的模型。但海德格尔的重点是放在自我的认知上。海德格尔经过长期的反思,认识到人类自我现实存在的体验情绪,从而建立了一套存在情绪的分析与推演,其中他强调人存在的焦虑,他建立了一套名之为本体论的诠释学,最后在对中国道家某种理解下认识到时空存在的价值内涵,把人的存在看成终极的上帝对人的恩赐和基督教的精神相呼应。这样一种本体论的诠释学是和胡塞尔的自我主体诠释学相对立的,同时也与我的本体诠释学有根本的不同。我说的本体诠释学并非本体论诠释学,因为他不把人的存在固执在一个独特的状态之中,形成了人的存在困境,本体诠释学并没有这样的困境,而是天地人的变化之中,具有强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而排除以忧患和痛苦作为起点的人的存在的本质。
第五个模型是回归到中国传统历史主义所形成的一般性的经传式的诠释模式,也是当前中国大多数的文史学者所采取的诠释方案。这一模式重点在收集证据,说明文字的基本含义,并借此发挥注解者的一些有关见解。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文本认知方法,有某一种直观性,因此无法对整体的一个文本或一个独特的字据做出创新性的说明,因为这一方法把涉及到的理论的诠释理解过程遗忘或放弃了,只剩下一个比较机械主义的注解说经的基本要求。此一模型可能有传承经典意义的作用,却无法除旧布新,去神奇而开新义以容纳变化不居的宇宙现象。若就古典的经典基础来说,此一模型是背离易经哲学的开放传统的,而是属于春秋三传传记传统。这个传统也是伽达默尔传统要超越的,目前学者借鉴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进行了一种诠释方法学的革新,但却未能达到本体诠释学的本体眼光,因此也未能说明一般的符号现象或文本所依持的本体性的意义创新原则,开展出新的价值哲学与知识体系。 最后,我必须说这五个模型的诠释方法固然都有其自身的背景,但就一个时代需要的新的本体的认知与价值的建立来说,只有本体诠释学的模型才能达到此一目标。同时也只有本体诠释学的模型能够推广到整体人类的理解认知并以此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创造的方法基础。这当然是易学哲学的发挥所产生的效果。易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也就自然显得更为重要了。
附录:十六双字卦的意义确定与简单诠释 一套上下经文中有十六个双字卦,小畜、同人、大有、噬嗑、无妄、大暑、大过、习坎这属于上经的八卦。下经有大壮、明夷、家人、归妹、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这是属于下经的八卦,共十六卦。这十六卦各有其意义,但如何取得这些意义却不是很明白的,我们只能按照我们既有的规则来了解,历史上的注解也都形成一般的说明,但这个说明仍然无法说明这个意义的根源何在。我想利用上文说的意义决定的原则以及对意义不确定性的决定原则,来进行一个哲学性的说明,用以彰显意义的根源何在。 首先要说明的是,易经符号体系形成六十四卦之后,就可以想象包含一些潜在的可能意义。但这些意义是由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来基本决定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都可以从经验上与观察上来给予它的含义,经过人的观感直觉而具备宇宙论本体论的含义。问题是这些含义如何落实在个别的卦中,使这个卦的系统呈现一个对宇宙真实的基本理解。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的产生人文过程,使人类心灵参与自然,发展人文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可分解为综合自觉、理性分析与经验综合统一直观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就有客观的不确定性和主观的思虑,来再补充和确定,把不确定性转化成为确定性。当然有关的不确定性也可因为客观事物的不断考察,也因为对历史经验的回顾而产生统一直观的判断和确定的意义,来弥补主观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客观自然、主观意愿、历史事实、未来期待都扮演着相关的角色,最后形成意义的“象形”(semantical configuration),可以说是意义成象和音象成义,然后每一个卦都取得一定的形式和事实内涵反映现实或历史,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我们检查这十六个双字卦的卦义卦象的形成,也就是源于这样的一个分析,其他卦象也莫不如此,我们只是不在此处考虑。
必须要说的是卦序的问题,虽然序卦和杂卦提供了一个卦序发生的基本原则,但并非一个充足的原则,而只是可能的必要原则之一。因为逻辑上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以显示不同的事件发生的次序,是否事件发生的次序必然遵从一个先天的卦序或一个理性原理,却非必然的现象与规则。因此,卦序又和杂卦也就是提供一个可能性世界的组合原理,得以六十四卦的习性包含着近乎无穷的理论世界,至于哪一个世界最后实现,则要从具体的对发生事实的观察中或应用对象的观察中来进行臆测,然后把它看成是最后可以决定为适用于现在与未来,并成为实际的臆测活动。 从这个理解看,六十四卦体系可以说有一些经验的含义,提供一个一般可能性的再细化与诠释的起点。再细化与诠释却需要从经验观察和实际遭遇以及具体统一直观或心灵反思来做出决定的,那么在这种了解之下,十六个双字卦意义成为双字卦,被给予双字卦的名称,也只是一个偶然而已,或者说是一个必然的偶然而已。因为它代表一个主观相应的决定,现在我们进一步把十六个双字卦组合成为四个分类,每一类包含四个双字卦,合起来就刚好十六个双字卦。 双字卦基于易经符号体系和宇宙论其他的一般观感来决定的,此一观感大致可说为由相对的佳境走入相对的绝境,或由相对的绝境走入相对的佳境,也就是一个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的基本发展秩序。这样的过程也并非唯一的可能性,但这是易经在观察中所看到的宇宙自然发生的一种发展群像。当然也不必简单的表达,可以取舍的加以表达,好像一个下降到上升或上升到下降的几何函数曲线一样。以此一般群像,我提出下面四种由泰而否的表达秩序,可以从下往上看,就成为由否而泰的发展过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大有 既济 大壮 无妄 大畜 同人 大过 归妹 小畜 家人 中孚 明夷 未济 噬嗑 小过 习坎
有了以上的分类,我们就能更好的掌握每一组的发展含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来一个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发展含义。那么这类含义整体的感觉是由兴盛到衰落,如果相反的看,也就是第四组到第一组看,是由衰落而后兴盛。因此,我们可以从上下左右,横列或纵列看出他们一种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的内在含义。有此认识,我也就更好的看出他们在六十四卦中发挥的一些作用,是向兴盛发展还是向衰落发展,结合他们个别的错卦与动卦,甚至我说的移卦,更能显现他们丰富的含义以及在卜卦成象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处很清楚的是,这一个否极泰来泰极否来原理所形成的十六双字卦的内在秩序,是在此处通过思考提出。
第一组大有强调谦和的重要,透过双方或相互不伤害作为起点,然后进行礼仪的交往以及诸侯对天子的敬献等信赖交好的行为,来实现交往好处,最后连天都加以福佑,形成了大有卦的概念。但从大有到大属,强调修德有如圈养家畜一样,需要自立图强磨炼自己的才能,与他人合作无间,控制自我,消除欲望,最后来达到天佑之德。小属代表人可以犯错,若自我该正,才不会夫妻反目,走入正道,甚至于诚信及人,不违天时,否则就有祸灾。未济的含义是事物已成,仍需维护,并有新的挑战,可说已经完成如小狐过江,尾巴仍然需水,不能说完全成功。可见这一组卦义的含义是由兴而衰,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由衰而兴,所表达的文辞也都是日常的常识和实用智慧,涉及一些简单的历史情况。
第二组既济显示水火相和,火在水上,可以煮食,小狐需尾,也无大碍,可以继续向前,但小心弄湿衣服,心中有诚信,可以到处结缘,但不可头顶泡水,这很危险。在既济的条件下,任何他人处境和谐,利涉大川,从自家开始到通中,可以保卫家园,最后胜利,兴奋的有哭有笑,最后大家聚会在郊外,心情愉快。家人代表家庭生活的处境,家中有妇主持,家居饮食不外求。虽然家人常常争吵,如能悔改,家也会因富而繁盛如国家一样。主人要有诚信威严,对家庭有福,代表了一种和谐。与同人卦相比,家人卦并不差,只是范围限制在家内而不及他人。如果家人发生杵仵,就会形成矛盾,这就变成噬嗑卦的状态,其象为火上正下。噬嗑状态可以多种,最坏的一种即是犯错受审处罚,甚至失掉鼻子。但人们也可因为吃干肉而得到黄金,或以干肉换黄金。这都是危险的交易,到头也许背着枷锁看不到耳朵。可见噬嗑卦可以造成人的危险,必须避免。
第三组大壮代表雷在天上,是一种奋发之势,但如果一个人只是身体强壮,头脑衰弱,不懂得谋略,也不一定成功。三爻提出小人用壮,君子用网,也会造成危险之象,就像一只羊的脚踏在藩篱中动弹不得,必须先得身的自由才能行动,只是进退两难。最好的办法是公平交易如丧羊于易国,有失有得,艰苦奋斗就会成功。大过的含义有好有坏,大者过之,不一定有错,如立不世之功,成就大德,也是大过。可见大过的含义是相对不同事物而取舍的,尤其知道过而危险,仍然犯过,就如过河没顶,凶极之至。中孚卦则强调诚信坚贞不渝的重要,不可行为高调,好高骛远,最后是凶。小过的含义是在大小之间选择小的方面,就是孔子说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宁是小过,而奢则是大过,因之小过需要一个细致的判断,往往取小事不可取大事,不利上而利下。人做事不要过分,不可夸张,方能保持向上扩大,往往合乎中,就会遭到灾难。此卦警示人们谨慎小心,不可冒险和夸大。以上可以看到四卦,从同人到小属是向下的衰落,但仍然保持一定生机,可以再向上发展,重温大壮之境。
第四组无妄代表意外,也代表期望之外。但灾害仍然可以发生,形成所谓无妄之灾。一个人可以真实正直认真,但如果心术不正,则仍然不利于做任何事。所以人要做无妄之王,不要有无妄之行,自力更生。如果不劳而获,非分妄想,则所有期待会变成无望。除了无妄之灾之外,还有无妄之疾,可能不需要吃药就会好的,有如一个孕妇。在生活中,人们有嫁娶行为,归妹指的是如果有战争,嫁娶受到破坏。但在一般情况下,嫁女伴以女儿的妹妹,并无不吉利。至于女儿回娘家,女儿的姐妹却不回来,则不能算好事。至于嫁娶,必须兑现嫁妆诺言,不然就不顺道。这表示在生活中,人们必须重视诺言,言行一致,彼此信赖而不发生问题。这都是在生活的希望之中的。至于明夷,讲的是生逢乱世,犹如光明地下。人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是坚贞自守以躲过灾难。最后是习坎卦,坎代表危险的陷坑,两坎相冲,称为习坎,更是险中之险。在面对危险,人们只有抱着诚信,不忘初心,继续追求走出险境,东山再起。所谓“有孚唯心,其有尚”,尤其要懂得自约自限,严格的守住自我,诚心忠于事,有如文王之在羑里所为。 以上我对易经中的十六个双字卦进行了简明的阐释,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是按照形式的规则来进行的,哪些是就事实的状态来进行描述和判断的。事实上在古代,人们的生活都是在趋吉避凶,都强调忠诚可靠是人的群居生活成为可能。而描述这一生活内涵的生活语言,也就反映出人们具体的生活经验和遭遇,用来描述一个卦爻辞的卦爻之象,是极为自然之事。至于在易经中,一个卦象是透过历史事实的折射,也不足怪。因为它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文化发展的过程,易之卦爻辞可能为周公所创发,因此反映出西周时代人们生活的基本状态。至于卦中的哲学含义,也必须透过具体的形象来深思取得,或者说卦象的深厚含义必须透过一般性的生活语言来描述,这样就了解乾坤之卦的宇宙含义,而却用生活的所见所闻来表达。一直要到孔子,才更深刻的发挥它的意蕴,因为那个时代,人的思考深度和高度已经到了一定成熟的境地。以上十六个卦的诠释,说明了卦的名称和含义,有不确定性的部分。但经过生活的反思,在最后被赋予确定的含义,成为现在易经的直接内涵了。
文章分类:
第五届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