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
《易经》讲稿 —— Venerís Mecedes Duany Quiala《易经》讲稿 Venerís Mecedes Duany Quiala 古巴作曲家、音乐教授 ------覃海珊/译 选自宋代(960-1279)印刷版《易经》。 《易经》(I Ching, Yijing o I King,繁体中文:《易經》,简体中文:《易经》,汉语拼音:yì jīng))是一本中国的占卜书籍。据推测,该书最早成文于公元前1200年,为儒家《五经》之一。 “易经”意为“变化之书”。在周代,《易经》的内容有所丰富,随后儒家学者又增加了部分内容。尽管如此,《易经》的内容源于道家,而非儒家。人们认为,通过阅读《易经》可以了解现状,还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解决未来的问题。 《易经》既是占卜之书,也是道德之典。书中蕴含丰富的符号学和哲学的原理,被视为一本涵盖宇宙万象的书。 《易经》的哲学思想揭示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其符号所蕴含的规律,否则将致使新的情境产生。这明显体现了道家的“阴阳”思想,一切变化周而复始,如同四季更迭。 在宇宙观方面,《易经》认为宇宙创造性的能量来自于天,地接受了这种原始能量,以此滋养万物。 在某种意义上,《易经》认为变化是唯一的存在。西方哲学认为存在是形式(非物质元素)、物质(物质元素)和能量的统一体;然而《易经》认为物质仅仅是一种深层次的原理的短暂体现。 周朝的学者(主要为儒家)为《易经》增加道德方面的准则。他们认为若想成为高贵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德行。这种道德哲学起源于大自然及其各种变化,因此《易经》中符号也与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被视为行为得体的象征。 《易经》中还演绎了二进制法则,既有几何形式,也有代数形式。连续的横线代表奇数,断开的横线代表偶数。“六十四卦”中的六条横线自下而上书写,与后来的自上而下的汉字的书写顺序相反。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易经》尚未成文,皇室和贵族们习惯用蓍草的茎进行占卜,这种方法始自伏羲时代。 目前各版本《易经》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三部分: 1、伏羲神话(公元前2400年) 2、周文王及其子周武王创作的部分(公元前1100年) 3、孔子及其弟子创作的部分(公元前500年) 在以上三部分的基础上,后人又添加了巫术思想及“阴阳”学说,而近代学者否认“阴阳”是《易经》的一部分。尽管严格来讲《易经》可用“阴阳”解读,为了保持此书正统性的,学者们通常摒弃把“阴阳”列入《易经》的做法;学者们同样拒绝将儒家思想纳入《易经》,但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其影响在所难免。 公元19世纪《易经》被传入欧洲并有多位学者尝试将译成本国文字,其中查尔斯·约瑟夫·德哈雷兹的译本于1889年在布鲁塞尔出版。在此数百年前,阿塔纳修斯·基歇尔曾获一块带有易经符号的木板,因对符号的含义一无所知,基歇尔将其解读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抽象语言。基歇尔的学说促进了《易经》在西方的传播,由于他的解读从神学理论出发,曲解了《易经》的含义,未被欧洲人普遍了解。距今一个多世纪前,西方最主要的《易经》研究学者之一、汉学家和传教士尉礼贤将《易经》翻译成德文并于1923年出版;“集体潜意识”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专家卡尔·荣格为1948年的再版写了序言。尉礼贤的译本将《易经》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初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十翼》和儒家学者的评论。这部德文版的《易经》于1949年被译为英文,1950年被译为意大利文。 关于《易经》的起源有诸多传说,其中最可考证的是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根据“六十四卦”发明了一套系统,将其称作“易”(本字为“蜴”),意为“易变,多变”。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发展了他的学说,引入了“两极对立”以及“动和反动”的概念,同时确定了“六十四卦”每一卦中的六条横线。 公元前8世纪,《周易》(意为“周的变化”)问世,其内容由64个卦象组成。 从此,《周易》的越来越为人所知,其作用不再限于占卜,也向人们传播道德和智慧。 公元前六世纪,在中国文化思想上出现了两大流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 老子,道家的经典《道德经》的作者, 孔子,指出了遵循道德和伦理是寻求人和社会安康的最有效途径。 公元前五世纪和公元三世纪期间,儒家思想开始在社会各层面传播,其追随者建立了诸多儒家学派的分支。 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期间,儒家学者的一系列文章被汇编成《十翼》,解释了“文王卦”,周武王的“爻”,《易经》中的图像及符号,“八卦”,“文王卦序”等概念。 最终,人们将《周易》和《十翼》结合在一起,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易经》。 学习《易经》也是理解我们自身变化及周围环境变化的过程。这部千年经典向我们讲述了延续了三千年的普遍法则,同时指导我们事半功倍地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研读《易经》中含义丰富的符号和卦象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挖掘并发现隐藏在事物外表下的矛盾并看懂生命中的变化。 如果我们可以预先判断出一个想法、一句话、一件事或一种态度能够导致怎样的后果,我们就能“预测未来”。实际上,这种“预测”是一种“预判”,判断的基础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事物之间关系。 蓍草杆 古人拿五十蓍草杆,取出一支放在一边,剩余的按照固定的方法分成数组。占卜过程中只有占卜者的能量参与其中。占卜者清点分组后的蓍草杆,并记录下每组的杆数,最后用连续或断开的线条表示出来,其中间断的线条表示偶数,连续的线条表示奇数。 钱币 三枚中国钱币。前两枚代表“阳”,后一枚代表“阴”。 六枚中国钱币。 由于用蓍草杆占卜法耗时且需要娴熟的手艺,人们还采用同时抛三枚钱币的方法占卜。占卜用的钱币的种类不限,正在流通中的、大小相同、数值相等的钱币为最佳。钱币一经选好可长期使用,且仅限个人单独使用。 中国钱币 若用钱币占卜需要先了解钱币的古老象征意义。中国钱币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形孔。圆形象征“阳”(“乾”或“天”),是能量的创造者;方形象征“阴”(“坤”或“地”),是能量的接受者。钱币的两侧均被赋值。钱币被抛出落地后,将其朝上一面显示的数值相加,即可得到6到9不等的数值,以此来确定是画“阳”(奇数,连续的横线)还是画“阴”(偶数,断开的横线)。 在中国钱币中,雕刻图案较多或有汉字(通常是四个字)的一面是“阳面” ,用数值3来表示,有两个汉字的为“阴面”,用数字2来表示。起先在硬币的两面并没有文字,清朝时人们开始在钱币上雕刻“满洲”或“满族”二字,此时刻有汉字的一面为“阴面。硬币上的四个汉字代表一年四季,也是团结的象征。 长久以来,人们会把用于占卜的钱币清洗干净并寄以祝福,保存在家中的高处,仅在占卜时使用。 如何抛钱币并记录其数值 如果没有中国钱币,可选用三枚常用硬币,将刻有人像的一面赋值为3,有十字架的一面赋值为2;同样也可将有刻太阳的一面设为“阳”,刻有建筑的一面设为“阴”;如果刻有男性则为“阳”,刻有女性则为“阴”,不一而足。 当三枚硬币抛出,会出现有八种组合方式,将其代表的数值相加便会出现以下结果: 2 + 2 + 2 = 6, 阴爻或“极阴”(—X—)
2 + 3 + 3 / 3 + 2 + 3 / 3 + 3 + 2 = 8, 阴爻(— —) 3 + 3 + 3 = 9, 阳爻或“极阳”(—θ—) 当总和为奇数(7或9)时,画一条完整的横线;当总和为偶数,画一条断开的横线。后一条横线画在前一条上方,抛六次钱币,画六条横线,这样便得到一个卦象。 若想画出一个次卦,需要在卦象中的横线上(极阴线和极阳线,6和9)标上斜线。此外在主卦旁按照顺序重画代表7和8的横线,同时将阳爻和阴爻(分别代表6和9)朝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调换。 画完后再根据《易经》表格的左栏和上栏中寻找每一卦(主卦和次卦)对应的数字。将上卦(上面三爻)和下卦(下面三爻)组合即可得到最终完整的卦象。在“六十四卦”找到对应的卦象,即可得知有何征兆。 经过多年对《易经》及其理论的研究,京房(公元前77年-公元前37年)提出六十四卦中的爻同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存在对应关系。根据古代干支历法, 每一天由天干10个符号之一及地支12个符号之一组成,每60天循环一次。京房认为卦象中的每个爻都与天干地支对应,但是顺序不同。天干地支与五行还有关联,因此要理解卦象需要建立复杂的联系。 后来,邵雍(公元1011年至1077年)创立了一套方法,利用干支历法来获得卜算卦象。 这种方法被称为“文王卦”,为东南亚地区(包括香港及台湾)的专业占卜师所普遍采用。 《易经》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籍,主要由六十四卦组成。卦是由六条横线组成的图像,横线叫做“爻”。连续的横线为“阳”,断开的横线为“阴”,每条横线由下自上按照排列组合依次叠加,便可得到64种不同的卦,因此得名“六十四卦”。每个单独的卦亦可分成两组,每组三条横线。如果每卦是由三条横线组成,则会产生八种不同的卦,即“八卦”。根据传统观点,“六十四卦”由两组“八卦”组合而来。 根据近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在诸多西周的青铜器及少数的商代甲骨上标有一系列数字组合,通常由六个数字组成,三个一组的比较罕见,到后期才出现。数字组合的出现要大大早于横线组合(连续的线及断开的线)的出现,当代学者由此否认“六十四卦”起源于神话的推断。 人们根据《易经》中的传统占卜方法创建“六十四卦”,每条阴爻和阳爻有“不变”和“变”的含义。有时人们利用原有阳爻和阴爻,通过相反的含义,建立另一套“六十四卦”: “九”是“极阳”,用连续的实线(—θ—)表示,可以变为“少阴”,用断开的实线表示(— —) “八”是“少阴”,用断开的实线表示(— —),没有变化
这种生成“六十四卦”的方法源自蓍草占卜法。汉朝时,这种更为古老的占卜法逐渐被钱币占卜法取代。利用钱币占卜,阴阳出现的概率相同,而利用朱熹(1130-1200)发明的蓍草占卜法,“极阳”的出现概率是“极阴”的三倍。 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了各种形态不同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传统的“八卦”图像呈三角形,印制在镜子或圆盘上。根据古代传说,“八卦”是伏羲是从龟甲上发现的。 “文王卦列”是一种更加传统也是更加经典的卦列,当今多个版本的《易经》中的卦序采用的便是“文王卦列”。 《易经》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以便于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
文章分类:
第四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