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试论天水“卦台山”与 伏羲“画卦”之关系 —— 安志宏

作者:安志宏

【摘要】 天水三阳川的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物取象(则之)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人的不断附会,卦台山被人格化,周围的山、水和村庄被赋予了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十二村庄和二十四个自然村也被喻为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从而构成了一幅美妙妁原始天象(文)图。《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天水时空上的重合,表明《易·系辞下》记载的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画八卦的描述以及史书记载的伏羲诞生于成纪(天水)并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历史因子、口传史和实物的契合。

【关键词】 伏羲 观物取象 卦台山 天水三阳川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是远古时期伏羲通过“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模拟(则之)自然界物象创造发明的。下面结合天水历代口传史所说的伏羲画卦的“卦台山”及周边地貌、地形、河流、村庄和三阳地名等作一简要论述,就教于易学方家。


一、天水“卦台山”及其周边地貌、山川河流对伏羲“画卦”的启示

(一)卦台山及周围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对伏羲画卦的启发

天水城北十余公里的三阳川,由渭河(古姬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川)与葫芦河(古陇水,由北向南流)冲击而成。渭水、陇水相交于三阳川张白村,东流陕西入黄河。三阳川东面渭水出口处为“导流山”(相传为大禹治水之处),渭河原为“禹河”,因后世天水方言“禹”和“渭”音相近而讹转为“渭”。川之西口凸出一孤峰(海拔1300余米),形似龙,首如龟,名曰“画卦台”,俗称“卦台山”。卦台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川,渭水沿北麓似“s” 型萦绕三阳川。其势险峻,登临峰颠,视野开阔,极目天际。卦台山四周耸立的八座山峰,其形酷似八卦中所显示的八个卦象,更为传神的是伏羲阴阳太极图案也在此得到显现。卦台山四周八座山峰和阴阳鱼相配,确有太极八卦之状。

登临卦台峰顶,从不同视角观察,呈现三种阴阳鱼之象,整个三阳川显现三种类似于“s” 型的阴阳太极鱼表象。俯视时,渭河与葫芦河在平川形成第一幅“s” 型图案。平视时,“卦台山”(位于川之南)与北面的大龙山(俗称“导流山”)在半空中环抱三阳川首尾自然相交,形成笫二幅太极图的阴阳鱼。俯身平视时,山岭如阳鱼,河流如阴鱼,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上下错落,又形成第三幅天然太极图。三种不同的阴阳太极表象,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作用下,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在日月、风雨、阴晴、雾雪中观察卦台山,给人的视角感官各不相同。古今学人被这种神奇的自然变化所感染,产生诸多想象,认为卦台山确有神奇之象。身临其境,真有《易·系辞下》中所说的“仰观俯察”之感觉。

再从卦台山外围看,周围的山都比卦台山低;在卦台山山巅看四周的山,周围的山都比卦台山高。这种视角差,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拱维”或“九龙朝八卦”。即周围的九龙山、交场山、蝎子山、陇寺山、黑羊山、龙马山、白马山、庙咀山、鸽子山九个山头,都朝向卦台山伏羲大殿中的伏羲塑像打拱作揖。站在卦台山北眺,北面九龙山山系三条山岭中间有一条沟把三条山岭分为六段,其形状类似于坤卦的卦形“三 三”;卦台山南面的三条山岭,则中间没有沟分开,是不间断的三条相连的实线,类似于乾卦的卦型“三”,与伏羲先天八卦天南地北的卦象相合。《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含义,均在此能够得到切身的感受。而《连山易》以《艮》卦为卦首的排序,取两山相连之意为《易》名(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似乎在此也能得以应证,不能说《易·系辞下》说的:“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的说法没有道理。我多次陪海内外易学专家登临其峰,察看卦台山及周围地形、地貌,专家们都很惊叹:“太神奇了﹗”这里确是一幅鬼斧神工的“天然八卦太极图”! 顿时对伏羲画卦的疑问释然,大家一致认为伏羲在此“画卦” 确实不足为奇!


(二)卦台山历史溯源

伏羲画卦早有史论。卦台山作为伏羲画卦的遗址,除史书、地方志和名人笔记等大量记载外,当地还有许多口传史和祭祀礼义习俗保留。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天水民间在卦台山和伏羲庙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伏羲活动,称为初祭;农历七月十九日伏羲逝世日,民间举行第二次祭祀活动,称为末(殁)祭。官方也要一年举行一次大的祭祀活动。可见,伏羲在天水当地的影响之大。除此而外,另有如下佐证:

[1]水作为“羲里娲乡”,有大量与伏羲有关的地名、山名和河名遗存。如:风沟(伏羲女娲风姓)、风台、唐家风台、大风台、封姓石(传为伏羲封姓氏的遗址)、龙马洞、邽山 (今凤凰山)、葫芦河等等。

[2]横贯天水市区的耤河,就是因伏羲起名羲河,因为后人对先人和尊者的辟讳, 才由“羲”通假成“耤”的。天水至今保留着不直呼长辈姓名,以其它代称的习俗。

[3]位于葫芦河(系渭河支流)岸的距今万余年前的大地湾遗址中发掘出的陶祖和泥泥屌,周围发掘和探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500余处,不仅反映渭河流域是我国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证明人类早期生殖崇拜现象的普遍牲。

[4]因卦台山申报“省保”、“国保”单位,我陪多位专家多次登临卦台山实地考察,卦台山山顶城墙周围随处可见新石器时期陶片、骨器、万年以前的马牙、鹿骨、羚羊角和灰烬等。在卦台山现存的生殖崇拜物石祖(天根)、女阴石(月窟)、以及周围村庄田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陶片等等。

[5]天水作为秦人的发祥地,他们很早就在此祭祀伏羲。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襄公既侯,居西陲,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少皞”是“太昊伏羲”的后裔,其理如同祭“伏羲”。“秦文公十年(前756年),设鄜畤”;“秦德公既立(前678年),卜居雍”(天水属古雍州,天水市清水县至今有大量雍姓村民)。 秦德公二年(前677年),“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等等。春秋战国时,伏羲作为秦人的主祭神,这与伏羲诞生于成纪,秦人发祥于天水不无关系。“西畤”,按照“环山独大,其峰独小,且四周空旷,河泽围绕的小山”的择地条件,环渭河流域非卦台山莫属。

[6]“邽、卦”两字为天水最早的山、族和县名。“邽”为天水历史上最早的山名,其地在今天水市西北方向的凤凰山,它是天水主山(或镇山)。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设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即邽县(意即邽山下的县)。邽地的民族称为“邽戎”。邽山相对的北面为卦台山,其地处渭水之南。我想从“邽卦”两字相近而言,再结合“圭”为玉尺,用来度量影子长度,或两个土台叠垒用于祭祀、观测天象或测量影子的高台,都与卦台山不无关系!

[7]卦台山作为伏羲画卦和秦人最早祭祀伏羲的场所,最晚在汉代就筑起了八卦城。卦台山建筑历代有修葺,但最初建筑最晚始于汉代。

卦台山顶部建筑是仿城池而建造的,其形制是按照伏羲创立的八卦理念,为纪念伏羲的功德而建设的庙宇。整个建筑布局是:外围筑八卦城,依次为护城池(河,实为干涸濠沟);中心为纪念伏羲的庙宇,南面为庙门,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庙门外正对为戏台,城中心又按伏羲卦象广植松柏,即“古柏八卦阵” 等,这一切都是后世逐渐添建的。卦台山整个建筑处在山水环抱中,志趣天成。古人选择如此地形,我想也是费了一番周折的。这里我重点谈一下八卦城的建筑。卦台山八卦城是依据伏羲先天八卦的原理而建的,整个城有六个明墩突出城墙外,正南、正北两墩暗藏在城门和城墙中。六个明墩中,正东、正西两个墩表示:离、坎;东北、西北两个墩表示:震、艮;东南、西南两个墩表示:兑、巽;正北面弧顶表示:坤,含入地无门之意,故墩看不见;正南面为乾,为进入卦台山的城门,但正对门内堆一高大土丘(土堆),表示上天无路,只能从左、右两边绕道而行(旁门左道)。这种巧妙构思,或明或暗,包涵了天机不可泄漏,又显示出明中有暗,暗中涵明的哲学意蕴。

战国至秦汉时,五行“相克相生”、“相冲相谐”学说出现后,使伏羲的“阴阳”学说内容更为丰富,人们利用五行相克现象解释事物发展变化成为时尚。以“四正”、“四围”确定的八卦,又融入了“五行”学说,开始利用八种自然现象命名八卦,出现了“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艮为山、巽为风、震为雷”的说法。这时,位于卦台山西北的五龙山也被赋予了五行内容,有五条大小不等的山岭,被指称为:金、木、水、火、土五条龙,神秘的龙马洞正位于“木龙”之口。汉代时,十二生肖出现后,卦台山周围的山和村庄被赋予各种动物形象。如:卦台山南面的“邽山(今凤凰山)”被赋予“凤”,西北峰赋予马,北峰赋予猪,东北峰赋予狗,东峰赋予龙,东南峰赋予鸡,西南峰赋予牛,西峰赋予羊,又与先天八卦的卦位和卦象相配,使易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内容更为丰富。调查表明:卦台山周围的村庄名称又大体上与十二生肖暗合。如:

子(鼠)—鼠儿坪;  

丑(牛)—牛家庄;  

寅(虎)—老虎岭;

卯(兔)—花卯咀;  

辰(龙)—黑龙咀;  

巳(蛇)—白蛇碥;

午(马)—马家山;  

未(羊)—杨家庄;  

申(猴)—张家元(谐音猿,即猴);

酉(鸡)—早阳寺(意即鸡鸣早起);       

戌(狗)—缑家庄;

亥(猪)—朱家庄。

这样,村庄、山川被赋予一定的民俗(历法)知识,“物化”后永远保留在后人的记忆中,与时间永存。


二、卦台山是理想的仰观天象的天然观测点

(一)天水的地理位置与卦台山古观象台的关系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在人类文明的形成中起很大作用。中国天文博物院院长伊世同说:“圭表”对“影子测量的规律,是从天水这一带传过去”的(指中原一带)。天水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西秦岭山脉中,位于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处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一屋水分流两大水系的现象有好几处,如:分阁岭、分水阁、墦冢山等)。这里兼有南北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地下考古发掘出羚羊、犀牛和鱼化石等,今天天水溪流中仍有俗语说的娃娃鱼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从渭河最大水流量5900—6300秒立方可以证明),古代植被很好,森林茂密,地理条件适宜人类和各类动物生存。据《汉书》记载:古代天水一带居民多住“板屋”;东汉光武帝刘秀当年讨伐天水割据政权隗嚣时,也是伐木开道才到达天水的;《宋史》说:三阳多木,秦州(天水)西北夕阳镇(今新阳镇)连山多大木,夏人常盗伐以“利之”。宋朝在此设“采造务”(官办林场),生产额定“岁获木万章”,就是年伐一千万棵大树!然后编筏沿渭水漂木在洛阳、开封贩木(买卖)。为此,夏宋多次为木柴之利,曾发生过“伐木之役”。三阳川演营寺院内至今残存几株古柏,树龄2000年以上。天水周边零星地保留一些古树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余株,古树名木位居全国第二。东南部至今保护的小陇山林区,综合说明天水古代树木参天。在天水这种河谷地带,先民观测天象,必须登高,选择一块视野开阔,利于观测的地形。

三阳川卦台山是观测天象的最佳境。卦台山在平川突显一峰,其下阴上阳,西阴东阳,东面一马平川,视野开阔,目极天际,非常有利于观测天象。其实,“三阳”、“夕阳”这两地名本身就包涵天文、八卦内容。早晨太阳从卦台山东面的空旷地(三阳川)升起,西面水来之处是早晨月落和傍晚日没之处,卦台山西面的新阳镇,古称“夕阳镇”,就是指日没月落的方位。先天八卦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我们置身其中,感受到“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深刻含义。从天水卦台山一带的地形看,作为伏羲画卦之所,有许多暗合之处,前已述及。


(二)三阳川与天文、易学的关系

易有深刻的天文背景,《易传·系辞上》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具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周易·折中》说:“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也”。“卦以地六,侯以天五”。“天以六为节,故每一卦必是六爻”。“每爻代表五日,合三十日”。“据象推理”是伏羲八卦思维模式的具体形式。综观殷代卜辞,参考秦简《归藏》等易书,先秦易学家都重视“时、空、象、数” ,可见易学与天文是一对孪生兄弟。《通历》记载:“太昊始有甲历”。《春秋内事》有“伏羲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和创立“太阳历”之说。

三阳川地名有其深刻的天文内涵。卦台山作为伏羲画卦的卦台,其地势由南向北是龟抬头之势,从视角上北面为上,按先天八卦为“坤卦”,南面为下是“乾卦”,二者相重叠为“地天泰”。泰卦由上向下看,直穿下卦三条阳爻通畅无阻,可谓“三阳开泰”。即天为阳 ,阳气上行;地为阴,阴气下行;阴在上,阳在下方能阴阳相交,万物生成,故曰:“开泰”。由此可知“三阳川”地名的缘由。从字面意义简单理解,三阳也指:“早、午、晚”三阳,也就是明代胡缵宗《卦台记》里说的“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胡先生的描述,概括了卦台山在太阳的作用下,早中晚的三种表象,它与《系辞》里所表述的“四象”相类似。如:“朝阳启明”时,卦台山西阴东阳;“太阳中天”时,其台阴上阳。卦台山西阴东阳的表象,因时辰的变化,出现四种现象:东北角先阳后阴,为少阴;东南角重阳,为太阳;西南角先阴后阳,为少阳;西北角重阴,为太阴。可见,三阳周边的物境确与易八卦有一定的关联。

今天保留在三阳川的古代观测天象(测量日影)的三个观测点,实为古人测日影时安置日晷的土台,后人为了纪念均建有寺庙,即“早阳寺”(今天三阳川石佛乡郭家寺村)、“正阳寺”(今三阳川渭南乡崔集村)和“晚阳寺”(今三阳川石佛乡张家寨村)。这里有地理与天象对应的“上象下形” 暗合现象,最南端的善家寺至北端的郭家寺直线距离为22.8里,它与黄赤夹角23.26°相近似。 这三个寺的三个地点是古人测量日影的最佳地点,也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定时辰的有力证据。可见,伏羲创立“太阳历”,并通过全年测量日影长短变化,以其轨迹绘成先天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是因“太阳画出来的图”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二十四节气与三阳川二十四个村庄

《古微书》上说:“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卦台山作为人类早期古观象台,周围的山川河流和村庄等,都被后人赋予了天文、八卦和易学意义,卦台山和整个三阳川成了天文、八卦的缩影和图像。卦台山顶部寺院内中心位置,每年冬季下雪天,院内四周均落一层雪,唯此处无雪;有时下雨,四周已经积水,此处亦干地一片。古今观象者、易学家无不称奇,他们认为此处是“地心”。台湾易学家张渊量先生多次登临卦台山,对此情有独钟,一九九二年,他与华夏易学工程研究会理事王赣考察三阳川和卦台山后都认为:其地“上应天心,下成帝座,立天地之心,元极地也!三阳川是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八卦图 ,‘卦台山’是中国北方阴阳变化的缩影。”有的学者久居卦台山上,体验地磁对人体的磁场感应。

卦台山东面地域宽阔,视野极远,卦台山顶八卦城外东边,有一片空旷地,居高临下,海拔1336米,相对高度171米,是非常理想的观象地和天文观测点,三阳川“早阳寺”、“正阳寺”和“晚阳寺”则成为三个固定的测影点,是一幅志趣天成的观象图。一昼夜二十四时,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的天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所有的天象变化,在这里得到不同的记录和比较。巧合的是三阳川中滩乡二十四个自然村暗合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即:白家底下、张家小庄、早湾里、樊家寨子、蒲家甸子、河里杨家、缑家庄、高家磨、毛家庄、牛家庄、熊家庄、陈家大庄、蒋家庄、李家庄、王家庄、上陈家、雷王集、汪家坪、后川里、背湾里、陈家窑、渠刘家、张家沟和郭家坪。


(四)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

易八卦是对天文、历法和算学等的全面总结。卦台山所在的三阳川是一处古观象和天文观测的地理缩影图。卦台山周围的八座山头,被称为“卦山”,赋予八卦卦位。即:东面的导流山(离)、西面的凤凰山(坎)、南面的王旗山(乾)、北面的九龙山(坤)、东南的马咀山(兑)、西南的羊山(巽)、东北的云山(震)、西北的金山(艮)。后世不断附会,卦台山周围的八个平台,称为“台山”,也赋予卦名。即:狼窝台位于卦台山之南,称为乾;霍家台位于北,称为坤;插香台位于东,称为离;李家台位于西,称为坎;正西台位于东南,称为兑;大风台位于西南,称为巽;椿树台位于东北,称为震;马营台位于西北,称为艮。卦山与台山合起来,叫“卦台”。八山与八台相乘为八八六十四,又合六十四卦等等。

元明时期,天水易学家、天文学家与能工巧匠联手制做了 “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 当地人简称卦盘,系梨木质地,直径64公分,厚度5公分,保存完好,雕刻精细。整个卦盘是按照“天地人”三才构思制作的三和盘。盘面按八卦排列八圈,盘内刻有三元四象、360天(日)刻度、二十八宿星象图、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时、日,先天六十四卦名、象等,整个卦盘内容包涵大量阴阳和道家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八卦盘内容反映了我国八卦易文化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知识系统,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相关内容,八卦盘是古人融易、八卦、天文历法为一体的智慧结晶和艺术杰作,它是艺术精品,是易思想指导下的八卦和天文知识的缩影,目的是要溶易、天文为一体,使其形象化、直观化,达到普及。但它客观地保存了历史文化,并成了今天的文物,也成了今天卦台山的镇山之宝。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的生殖崇拜现象,是中华原始文明的源头,是繁衍生息中华民族的原始文明,所以伏羲有“春神”和 “一画开天”之誉。天水作为羲皇故里,三阳川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察天象画卦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世人不断附会,产生了许多关于卦台山的传说,山被“格物致知”人格化,水也赋予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二十四个村庄寓为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原始天象(文)图(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就是缩影和证明)。但卦台山作为古观象台和伏羲画卦的遗址,与三阳川至今保留的早阳寺、正阳寺和晚阳寺则是测日影的三个观测点的历史事实,是无法抹掉的。巧合的是三点间距离近似于黄赤夹角度数,不能不说古人对天文知识的精通!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天水时空上的重合,表明《易·系辞下》记载的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画八卦的描述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个人认为,是历史的因子和口传史的“物化”保存,绝不是巧合。


(作者:天水市周易学会会长、天水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等)


文章分类: 第三届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