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天人合一论”对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

作者:兰茂景


要:中华文明复兴以及文化自信问题,是近些年被社会各界不断热议的话题。“天人合一”概念正式出自北宋学者张载的《正蒙》,但“天人合一”思想早在三代时期已有,春秋战国时“天人合一”的理念开始滥觞于诸子文化元典。著者近年研究发现,“天人合一”并非仅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描述,而是“天”与“人”之间在数理层面上存在一种深厚且隐秘的“映射”关系!“天人合一”关系的新发现将为新时代中国注入鲜活的血液,并昭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将要到来!

关键词: 天人合一; “E怪圈


   

中国上古三代夏商周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灿烂夺目的思想和波澜壮阔的气为后续两千多年华夏文明,聚焦了终极关怀的核心;规范了文化发展的走向;定格了文明特质的构型;奠定了继往开来的基础。岁月悠悠,先秦璀璨文化元典蕴藏的卓绝哲学思想,持久影响着历代贤达的,继而吸引着现代寰球众多政要和文化巨擘目光。春秋战国时代的变动,老庄哲学、孔孟之道、孙吴兵法、墨家格致学说,诸子思潮竞登历史舞台,史称百家争鸣传世著作28家。两千多年后德国学者亚斯贝斯并举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南亚次大陆迦毗罗卫国的释迦牟尼、希腊先哲和希伯来先贤冠以轴心时代历史学家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印度等地域的古代文明称为‘河谷文明’

先秦时期虽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黄帝内经》《大戴礼记》等文化元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根植于其字里行间。


一、《周髀》数模千年谜   怪圈焦点堪称奇

(一)《周髀算经》的历史地位

著者新近研究发现:文化元典《周髀算经》拥有先秦时期多个“第一”头衔:

首先,《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完备且自成体系的数理天文学专著;其次,《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与数学文化史上一部奇特瑰丽的著作;其三,《周髀算经》是难读难解且不可不读之书,对治文化史与科学史者而言;其四,《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融汇了中、印和希腊三方的天文学著作;其五,《周髀算经》是一部隐藏着中国先秦诸文化元典众多关键信息的数据库;其六,《周髀算经》是被视为最纯粹的中国国粹之一自古至今皆如此。

奇特的是,《周髀算经》透露出中外交流的许多信息:

第一,《周髀算经》的一些内容与印度《往世书》极相似;

第二,《周髀算经》所载寒暑五带与希腊天文学颇为相似;

第三,《周髀算经》里迷庐山和宁夏境内须弥山实为同体;

不可思议的是,《周髀算经》被隐藏的公理化原则所本为黄金椭圆。

其次,《周髀算经》卷上第(4)节一条原则作为该书公理出现:   

日照四旁各十六万七千里。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在注释《周髀算经》过程中,均认为这个准公理化原则的数据是拼凑出来的”。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原主任江晓原教授道:应该注意,拼凑数据固然难免脱离客观实际,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在同时却也是作者采用公理化方法构造盖天几何体系的必要步骤之一。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周髀算经》引入167000里这个数值之后,在说明现象上却能取得相当程度的成功。


程贞一、席泽宗两位先生指出由这光照半径,陈子模型大致可解释昼夜现象及昼夜长短随着太阳轨迹迁移的变化。……同时也以解释北极下一年四季所见日光现象。上述学者表述中均有质疑167000里是古人“拼凑”说的意向,但又苦于找不到该数据出处之所本


若把《周髀算经》比喻为一座宏伟的大厦,不知其公理化原则的数据所本,犹如大厦建成了、建造大厦的设计蓝图”却丢失了!这些年一些数学教授在玩一个数学怪圈,吴振奎教授阐述怪圈运算规则求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各位数字平方和可得一新数;再求新数的各位数字平方和”, 即任意自然数在箭头“→”带动下循环abc→a2+b2+c2=xyz; xyz→x2+y2+z2=…如此进行,经有限步奏后,结果必为1或下面的循环怪圈从任意自然数出发反复求各位数字平方和,最终结果必为 1为下列一个周期性变化循环圈4163758891454220上海的谈祥柏称此“怪圈”为“转圈子”现象;新加坡的李学数称此为“数学黑洞”。延安高治源称此八数菊花数定义:设一个n位整数Object 1.pngObject 2.png则称Object 3.png n瓣花朵数其中Object 4.png,当n=2时,满足定义Object 5.png的自然数称为二瓣花朵数

辨析八数“怪圈”认为乃一椭圆。椭圆两个焦点交叉控制数值为167244因,(eye)、耳 (nose)(forebrain)、地球(Earth)椭圆(ellipse)(eight)均含字母e且电子与最优化也为e著者称怪圈为E怪圈         


图片 1.png

             

1.“怪圈”                     


图片 2.png

2. E怪圈


   E怪圈的两个焦点F1=16+42+20+89=167F2=4+58+37+145=244

《周髀算经》的数学模型——“E怪圈

1.《周髀算经》里一条准公理化原则的出处   

数字根”概念:“数字根”即把一个数各数位加起来,直成为一位数。如16211+6+2+1=101+0=1。故,1621的“数字根”为1。所有自然数“数字根”只有1~9九数。观察发现图1“怪圈”里584“数字根”都是437145“数字根”都是1。遂将1“怪圈”里58437145分别用线段连接;同时,将42162089四数也分别用线段连接,得2椭圆。该椭圆焦点之一为F1=42+16+20+89=167这里通过167即可得到《周髀算经》关键数。按《周髀算经》千里一寸计算遂得到:167×1000=167000这就是《周髀算经》日照四旁各十六万七千里”准公理化原则的出处!


2.《周髀算经》里对圆周率的计算

《周髀算经》卷下第(1)节有:璇玑径二万三千里,周六万九千里。表面是粗疏的圆周率,实蕴含以人性染色体数23千倍璇玑直径,23的三倍——69的千倍作为圆周长之妙理。我们观察E怪圈:其下部3716420四数众数和S1= 3+7+1+6+4+2+0=23 E怪圈上部四个数两两交叉众数和为两个23即:8942“众数和”: S2=8+9+4+2=17+6=2358145“众数和”:S3=5+8+1+4+5=13+10=23两个23和为4646是人的体细胞数。“周三径一”三个23即:3*23=69.。依一寸等千里”比例,璇玑直径为:23*1000=23000里,周长为:3*23*1000=69000里。《周髀算经》的圆周率数赫然显示。


二、“天人合一论”新论据

(一)E怪圈”与日地距离探讨

中国元代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里有 “圆箭问题”。日本最古老的数学文献《口游》有一个类似的“竹束问题”。二者如下图:



图片 4.png

3.圆箭问题

图片 1(2).png

4.竹束问题


圆箭竹束实际上是中心一根和中心三根的情形。它们的个数分别为:

16121824……

39152127……

       日本平山谛的《东西数学物语》里,给出求圆箭问题与竹束问题总数的公式。著者的《渊薮归一》里,给出圆箭问题与竹束问题的“项数公式”如下:

“圆箭问题”项数公式:

fx=6n-6“竹束问题”

项数公式: fx=6n-3

观察E怪圈与逆态摹写情形:

图片 16.png

5.E怪圈”正态(左)总数和411逆态(右)总数和888正态E怪圈”总和


正态E怪圈”总和1=4+16+37+58+89+145+42+20=411

逆态E怪圈”总和2=4+61+73+85+98+541+24+02=888

者总结的“竹束问题”项数公式逆推导,可知:

n=69    则:fx=6n-3=6*69-3=411

者总结的“圆箭问题” 项数公式逆推导,可知:

n=149   则:fx=6n-6=6*149-6=888

E怪圈正态总数和411实属“圆箭问题”第69项的数值;E怪圈”逆态总数和888属于“竹束问题”第149项的数值。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把36称作“圣数”;最大的“清一色”三角形数666在西方被认为是太阳的象征数字著者发现:E怪圈”总和411与最大的“清一色”三角形数666密切关联666×0.618411.588我们都知道:最大的“清一色”三角形数666=1+2+3……+36笔者编制《质序映射表》并定义非合数。非合数149映射36149100000日地距离1.49亿公里


前已述,E怪圈下部四数的“众数和”为23,上部两两交叉得到两个23,即46。而人类的“性细胞数”也23“体细胞数”为46E怪圈”正态总和411对应的项数69与人的性细胞和细胞目之和一致E怪圈”逆态总和888对应的项数149与日地距离一致——也许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秘密?无独有偶,有八个连续素数之和等于888 耐人寻味的是,正态E怪圈 赤道带四数对应非合数之和为666。即第20号非合数67,第37号非合数151,第42号非合数179,第58号非合数269(见7):

3=97+101+103+107+109+113+127+131=888 4=67+151+179+269=666


图片 11.png

6.八个连续非合数之和888   

       

图片 49.png

7.赤道带四数对应非合数之和666


(二)明清两次特大干旱数理分析

众所周知,水、金、火、木、土星绕日公转周期分别是87.97天、224.7天、686.98天、11.87年和29.37年,水星“下合”周期约有6.5年、13年和20年三种;金星约8年;火星约15年;木星约12年;土星约30年回到原方位。15201230的最小公倍数是240。由于上述五星的视动周期有小数,因此,水、木、土三星的公共视动周期不是60年,而是经过59年后,这三颗行星差不多回到原方位。更大的公共周期不是整240年,而是经过237年水、木、火、土四星就回到原来的方位上。明清两次特大干旱就是237年的大周期。

这里有:237=3×79

图片 2(1).png

8.   1640年崇祯大旱


图片 1(1).png

                 

9. 1877年光绪大旱


8与图9明崇祯十三年(1640)与清光绪三年(1877)的地心天象图

这里有:H=1877-1640=237(年)。   

有趣的是,著者编撰《质序契合表》里,第23“映射”的非合数是79

E怪圈里求“众数和”得到三个23,有三个23就有三个映射的79

三个79之和为:=79+79+79=237


《质序映射表》2008.9制)

图片 28.png

   从上表可看出:第23号非合数是79。据法国数学家费尔马“双平方和定理”,794k+3型素数。这里依据笔者的“兰氏第五定则”可表为:

在笔者编撰的《质序映射表》里,第1、第2、第5、第7号非合数分别是12713,Σ=1+2+7+13=23。由此概而言之:

E怪圈”看,八个数合理分三组,各自的“众数和”均为23

从生物遗传学角度看,人的性细胞数为23,体细胞数为46,和为69

从《秩序契合表》看,第23号位序“映射”非合数79

即:“天人合一论”指天体的与人体的某些数理数值一致。

从太阳系几大行星会合周期看,每隔237年会合一次。

山东农民气象学家栾巨庆从明清两次特大干旱相似的地心天象图上解释了1640年与1877年的特大干旱。惜未发现地心天象图的数学模型。

问题1.读者分析图2,能否将“E怪圈”转化为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天文数据?

      2.读者分析图2,能否把“E怪圈”幻化为五数循环图?

结论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古代一个富有诗意化的创新式文化命题。但长期又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理想社会。近些年来,靳九成老先生提出了若干个带有革命性的“天人合一”的新论据。笔者本文论述的“天人合一论”新论据与靳九成先生所提的有所不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上帝)不可能像人一样,“天人合一”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杨振宁老先生的见解很有道理,但不全面。

笔者认为,天(天体)的某些数理数值与人体的某些数理数值一致;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论”正是据此提出的。但现代人对此认识不足,存在诸多误区。

笔者从为《周髀算经》的准公理化原则建立数学模型出发,论证《周髀算经》圆周率及其周长与人体染色体数的惊人一致;从“费马双平方和数”与笔者编撰的《质序映射表》与笔者提出的“兰氏第五定则”出发,论证“天人合一论”的含义及其新论据。

     “天人合一论”新论据的发现与中国存世最早的天文数理专著《周髀算经》准公理化原则的破译,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天人合一论”新论据的发现增强了现代国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并将对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产生持久的推力,掀起国人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

附:兰氏第五定则导引定则B每个4k+3型非合数都定位在自然数列的一个整数Y上,且可构造成m2+n2+o2+p2+q2=B形式,mnopq分别是导引非合数abcde的项数,有a+b+c+d+e=Ym+a+n+b+o+c+(p+d)+(q+e)= Y的结果。


作者单位:中国宁夏,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侯外庐 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37页。

2.[德]卡尔•亚斯贝斯著 李夏菲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漓江出版社.2019年版第9页。

3.李文林著:《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4.[三国]赵爽注.[北周]甄鸾重述《周髀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第24页。

5.江晓原 著《周髀算经》新论.译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第32页。

6.程贞一、席泽宗:陈子模型和早期对于太阳的测量,《中国古代科学史论·续篇》,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7.究所(1991),第367-383页。注:陈子模型即指《周髀算经》中的盖天宇宙模型。

8.吴振奎等著《数学中的美》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158页。

9.高治源 呼勇 牛文雅著《趣味数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16页。

10.兰茂景著《渊薮归一》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312页。

11.兰茂景著《渊薮归一》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101页。

12.[日]平山谛 著 代钦 译《东西数学物语》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13.[英]斯蒂芬·斯金纳著 王祖哲译 《神圣几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14.笔者将“1”与所有的素数统称为“非合数”,其余的称作“合数”。

15.栾巨庆著《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4-45页。

文章分类: 第五届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