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剥、复二卦与无锡梅园天心台设计

作者:​  刘庭风 许家瑞

摘要:剥卦与复卦同为十二消息卦,对应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反映着中国农耕文化的精华通过梳理无锡梅园园主荣德生的人生历程剖析其社会关系,结合相关文本材料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发现天心台的文化内涵源自剥、复二卦转换之理,即儒家天地之心说,与洗心泉构成了“洗心—见心”的景观序列;其次发现天心台平面布局采取了对汉字的呼像喝形最后阐释荣德生在设计建造梅园及天心台时为国为的考量与用意。

关键词:剥卦;复卦天地之心荣德生;梅园天心台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浒山南坡,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以花卉命名的私家园林,也是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2006年,梅园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学界也纷纷对其展开研究,至今形成近200篇期刊及学位论文。王文姬[1]、郭明友[2]、王欣[3]等学者专注于文化思想,表明梅园不仅是无锡近代园林的先声,也是中国近代园林的瑰宝,在中国风景园林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梅园布局研究的深入,关于天心台的解读始终未有进展,只局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这一诗句。梅花点点皆天心句无从考证,首次出现于1982年冯英子的散文《万株梅树是梅园》[4],而后被《江苏文史资料集萃:风物卷》[5]《荣氏梅园史存》[6]《中国古园林之旅》[7]《中国无锡近代园林》[8]等各类书籍文选所沿用。

天心台为梅园的重要景点,占据东山部分的中心位置,周边园路四通八达,统领区域的景观视线成为视觉焦点:东南面隔水树立福、禄、寿三星石,再隔园路树立米襄阳拜石,前为开阔草坪;东北面与清芬轩(原名荷轩)遥相呼应,西面与揖蠡亭相得益彰。天心台以黄石堆叠而成,上立绿瓦六角亭,建于1915[9]1916年,天心台边开河建桥,名野桥[9]。水系呈半环抱状,自台东蜿蜒至南再向西北流去,共有两桥一路横跨其上(图1。天心台周边种植各类梅花,六角亭内可俯瞰梅林站在亭中北望,香海轩在植物掩映中若隐若现,念劬塔在浒山方向神形皆美,可谓是梅园极为重要的看与被看的景观节点。

组合 3.png

              图1 天心台                                2 荣德生像


1955梅园被荣氏后人捐献给国家。直至今日,天心台区域的平面布局未曾被改动,应当充分蕴含了园主荣德生的设计思想。在直观的景观视线分析无法深入的局面下,本文基于荣德生(图2自撰、荣氏族人编撰著述的文本材料,对荣德生的人生历程进行梳理,剖析其社会关系,搜寻、筛选、罗列出与梅园兴建、天心台营造相关的文献,结合报纸杂志首先从天心台的文化内涵入手其次根据图像证据和地形水系,进行分析、推理和验证,对天心台的平面布局进行解读,旨在探明荣德生的设计真意。

1天心台的文化内涵

1.1“天心释义

天心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其释义有多种,可指天空中央,可指封建君主意愿,可指道教分支天心正法派,也可指堪舆术语天心十道。古典园林中的静宜园、沧浪亭和网师园就曾运用天心,分别表达于见心斋、见心书屋与月到风来亭,均取天地心之意。但对于梅园天心台之天心释义,不能脱离实际进行解读,应该回归最基本的文字材料,也就是荣德生及其友人题写于天心台的诗文联额。《荣氏梅园史存》载清芬轩室中楹颜额凌寒独秀,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书于乙丑(1925年)正月;柱联云:一园占尽湖山胜,数点能回天地心,系天心台亭联移此[6]。此对联也同样记载在《杖乡导游录》中,标明作者为杨幼梅[10]。一是说明天心台亭联确如此述,二是说明天心台之天心释义为天地心,即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首次出现于《周易·复卦·彖传》之中,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11]。华文川在《无锡杂志:梅园号》中为梅园作诗道:一元惟冀天心复,一树梅花一放翁。[12] 钱振锽也在《梅园记》中道:而山人独以梅名其园,岂非以鼎一阳之复见天地之心,为群芳之先觉乎![6]均说明天地之心与梅园紧密相关,也再次印证天心台之天心天地之心


1.2“天地之心释义

天地之心虽然是复卦彖传中的句子,但需要从复卦的上一卦剥卦开始解释。荣德生十五岁开始研读《易经》,个人极为喜爱剥卦与复卦,其年谱中也只单独提到过这两卦。《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中道:尝读《易》卦《剥》、《复》之《彖》,剥极则复,盛过则衰,消长绝绩,实自然之理。[9]剥卦初爻至五爻均为阴爻,上爻为仅有的阳爻;复卦初爻为仅有的阳爻,二爻至上爻均为阴爻。剥卦与复卦同为十二消息卦,对应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反映着中国农耕文化的精华:剥卦对应九月,寒露与霜降使得大地迅速降温,仅剩些许温暖;而到了对应十月的坤卦,立冬和小雪的到来使得天寒地冻;复卦对应十一月,过完大雪,待到冬至,一阳复生,有春回大地的微弱潜力,但还需要养精蓄锐,以期春天。

天地之心有儒道两家之说。简单的讲,儒家认为天地之心生气,为,道家认为天地之心虚极,为。儒家方面,例如东汉荀爽认为复卦是万物所始,富含生机;宋欧阳修认为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直言唯有生物运动,才能现天地之心。道家方面,例如春秋老子则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都是以静止为根本;三国王弼也延续了老子的观点。而天心台天地之心之说来源于儒家,并且根据王阳明的人即天地之心作出了改变和提升。原因为何?由于荣德生在《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中极为推崇王阳明,认为明代中叶尤同剥卦,小人多而君子少,而由于没有重用阳明之学,导致最关键的天地之心——生气,即,无思变革,不修内政,没有良知,无法进步,最终使得王朝覆灭。


1.3“天地之心梅花意象组合

元翁森在《四时读书乐》四首之冬中首次将梅花天地之心相结合,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13]作为岁寒三友与四君子之一,梅花在寒冬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是历代文人争相歌颂的对象。梅花不屈不挠的生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天地之心释义完全相通,华文川的诗与钱振锽的记便是凭证,而冯英子的梅花点点皆天心也揭示了这一关系。由于梅花是实体,天地之心是概念,天地之心梅花便构成了景观表象与文化内涵的组合,也促成了荣德生选择梅花作为梅园的骨干树种使得天心台成为梅园的“景观之眼”,其重要性等同于整个园林

《乐农自订行年纪事》载荣德生于1913年二月种一千三百棵(梅花)于中段天心台一带[9],早于天心台的兴建时间,充分给予梅花生长时间,说明其原本构思就是让游人在台上亭中观周边梅花。游人通过观梅花景观之象,结合景点名称,思考文化内涵之意,即天地之心,从而明白园主的用心良苦,发奋成为具有生气,不断自我勉励的进步人。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踏实肯干、实事求是正是荣德生希望通过天心台、通过梅园传达给公众的谆谆教诲,体悟园主之意的游人也同时实现了与荣德生的心灵共通。

2天心台的平面布局

2.1“洗心—见心”的隐性景观序列

“天心台”共同含有“心”字的景点,在梅园中还有一处,即为梅园入口刻石旁的“洗心泉”。《杖乡导游录》载天心台题额“亦为园主人所自书[10]”,《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也提及“梅园”、“洗心泉”均为荣德生自书。而园中另外一处泉水景点,研泉的题名是由华文川所书写。所以可以证明,洗心泉这个景点的重要性与天心台相当,并且能够代表梅园的文化内涵。另外,洗心泉的题跋也由荣德生亲自题写:“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吾浚此泉,即以是名[10]”,说明洗心天地之心在荣德生的设计下共同构成了一个隐形景观序列(图3对参观游览民众产生了影响

入园后右转下台阶,放下身段,首先洗心,去除杂念;其次,经过梅园石刻上山入园观景,大草坪作为前景,福、禄、寿三星石和米襄阳拜石作为中景天心台与梅作为背景,共同组成了优美和谐的画面;再次,在游览观景顺序未经过楠木厅之前,天心台均作为景观中心,是整个空间中的视觉焦点;最后,站在天心台六角亭中,拥有清晰四顾的景观视线,观梅花方见天地之心观湖山方见无锡胜景。然而若不清楚景点名称和景观序列首次贸然前往梅园游览的游客很有可能会错过“洗心”的步骤,只能在游完整个园林回味悠长的时候顿然醒悟,明了荣德生的良苦用心。

图片 4.png


3 “洗心—见心”景观序列图



2.2写仿留园西园活泼泼地及汉字“心”的呼像喝形

《乐农自订行年纪事》载1906年荣德生与友人徐子义同往苏游留园,盛氏购自刘姓也,布置甚好,至西边一角更胜。徐问:最喜何处?以西园答之,将来欲自建一角。[9]郭明友以留园西园为山林气象,得出荣德生仿其营造梅园是实现了朴素的园林审美思想之结论[2];王欣等也结合荣德生1907年赴苏州吴县玄墓山探梅的经历,认为荣德生在仿留园西园的基础上有营造风景园圃的意象[3],均把一角视作整个梅园。

活泼泼地取自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14],源于坐在榭中,观看到动植物生机勃勃,流水不尽之象。陆云锦观朱熹注书道:“‘物我之理,固有之性,心知体用,我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活泼泼地,皆出佛书。[15]由此发现,活泼泼地天地之心均为势,同具生气之义,则梅园天心台与留园西园活泼泼地立意相同。虽然一出儒一出释,但关系紧密。故本文认为梅园在写仿留园西园山林意象、营造风景园圃的基础上,一角还有更小的层面,即天心台写仿了活泼泼地,更在做法上同以园林亭榭的形式,与水系的形态与流向发生了关系:活泼泼地凌驾水系之上,由流水从榭下流出;天心台嵌于水系转向之处,让流水从外围环绕流过。

通过比较《杖乡导游录》中的天心台平面部分(图4与现今的天心台平面测绘图(图5,明显发现天心台在写仿活泼泼地的基础之上运用了呼像喝形的设计手法使其平面布局如同汉字:水系西北端有明显分隔,形似左边一点,水系东南端突出,形似斜钩与右边一点相连,天心台六角亭则扮演了中间一点的角色。

图片 13.png


4 《杖乡导游录》中的天心台平面图     


         

图片 14.png

5 天心台平面测绘图

3天心台之于家国社会之意义

梅园主厅诵豳堂至今悬挂楹联为: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由陆松笙于1948年夏所书,反映了梅园教化民众、扶植精神的历史使命感。钱基厚在为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作序时道:余谓中国今日,于易卦当为剥。[16]钱氏将近代中国比拟为剥卦,与荣氏比拟明代相同,并称赞荣氏为国家经济、地方福利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余将以先生之康强逢吉,卜国家太平不远,而河山再造,地方复兴,尚皆有待于先生。所谓复见其天地之心,于是乎在。[16]

天地之心始终贯穿荣德生一生。从勤劳致富到造福乡梓,为百姓修路建桥;从公益福利到社会理想,为大众造园办校;从风景发展到文化建设,为无锡谋划将来。坚持乐农守分的他通过实业强国,从自身、做事、造园三个方面深深影响了整个无锡,为近代中国转为复卦而不断努力(图31927年,荣德生与钱基厚在梅园东北面开办豁然读书处,收学生二十余名,使之住于梅园,学于梅园,后均受天地之心影响,成才成干,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图片 7.png


6 荣德生“天地之心”思想影响无锡过程图

4结语

荣德生在梅园入口凿洗心泉,希望洗掉民众的假心,利用剥卦复卦之理,让民众在天心台处求得真正的天地之心,无疑是景观到心灵的一次过渡指向了民国无锡园林与当世经济文化复苏紧密相连的一种状态。作为梅园的重要景点,在明晰天心台其儒家本质天地之心的文化内涵后,更加确立其作为梅园景观之眼的位置,也理清了其与骨干树种梅花之间的关系。这种互为表里的造景依存关系无疑增添了无锡梅园作为近代中国园林史代表的分量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景面文心的文化价值使得梅园不仅仅是一处园林是一处具有时代精神的、串联“家国天下”的风景名胜。

图表来源

1 天心台[17]

2 荣德生像[18]

3 “洗心—见心”景观序列图(作者改绘自《杖乡导游录》中梅园平面图)

4 《杖乡导游录》中的天心台平面图[10]

5 天心台平面测绘图(作者自绘)

6 荣德生“天地之心”思想影响无锡过程图(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王文姬. 无锡近代园林调查[J]. 中国园林, 2012,28(04): 88-91.

[2]郭明友. 论无锡梅园的审美特征与历史价值[J]. 中国园林, 2014,30(12): 91-94.

[3]王欣, 李玉红, 王应临, . 无锡荣氏梅园变化发展现象探析[J]. 中国园林, 2017,33(10): 63-67.

[4]冯英子. 苏杭散记[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35.

[5]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江苏文史资料集萃:风物卷[M].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 1995: 57.

[6]沙无垢等编. 荣氏梅园史存[M]. 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 2002: 138.

[7]刘庭风. 中国古园林之旅[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8]朱震峻编. 中国无锡近代园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146.

[9]荣德生. 荣德生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5.

[10]杖乡导游录[M]. 无锡杂志社, 1932: 7.

[11]沈顺福. “天地之心”释义[J]. 中原文化研究, 2016,4(04): 28-34.

[12]华文川. 又取剑南诗一树梅花一放翁句作梅花十幅以赠梅园募赈百元赋绝十首[J]. 无锡杂志(梅园号), 1923(5): 14-15.

[13]任永和编. 古代劝学佳句集锦 任永和书[M]. 济南: 齐鲁书社, 2014: 37.

[14]徐邱. 留园[M]. 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 2014: 135.

[15]陈登原. 国史旧闻 2 [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347.

[16]荣德生. 乐农自订行年纪事[M]. 建东印刷公司, 1943: 5.

[17]隐沒意圖. 无锡梅园[EB/OL]. (2021-05-20)[5/20].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4MDkyMjg=.html.

[18]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M]. 上海: 1929: 43.


文章分类: 第五届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