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浅谈《洛书之理 》

作者:泰和真人

一个民族的根基在于传统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独立的民族,关键在于他的传统它是民族的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没有自己独特传统的民族,不能保持自己民族传统的民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更不会有独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


华夏民族就有着悠久且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独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

传统文化的表象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家,创立于史官,以老庄为代表崇阴尚柔,提倡静、柔、谦、弱、下、和之六德。道学文化,实际继承了母系氏族文化传统,拥有几十万年的实践和发展经验,是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老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原始基因。二是儒家,创立于孔子与其弟子,以孔子、程朱为代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以《诗》《书》《礼》《易》为代表,贵阳贱阴,推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儒学文化,是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父系氏族文化传统,拥有四五千年的实践经验,是渐进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新传统”。


从文化的体用角度看,无论是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抑或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源皆在于易经文化。


《易经》的最初结构和核心思想是“阴阳”两种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形式。“道”在形式上是混沌难分的,因而也就是无法认识的,所以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认为“易以道阴阳”


《易传》作者明确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目今,人们多已接受《易传》成于众手的说法,似乎孔子与《易》的关系似乎仅如《论语》里记载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在这里,孔子首先就是一个《易经》的读者更是一个《易经》爱好者易学文化的传承者、光大者。司马迁、班固等人言之凿凿认为孔子作《易传》。马王堆出土帛书《周易》的传文部分让我们看到孔子与《易传》有着更深、更近的联系。


    年轻时我就曾读过《易经》《推背图说》《梅花易数》等方面的书,有时也免不了尝试一下卜卦,但当我认识到“善易者不卜”之后,就再也不迷恋卜卦预测了。


如今,再次捧读《周易》一书,似乎又给自己的人生获得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态人生。


本文拟就《洛书》一图浅谈《洛书》之理。


传说有神龟出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像,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我们要理解《洛书》,需要把握住它的几个特点:


一是阴阳交泰。如果说《河图》是圆形的话,那《洛书》则是方形的,因为《河图》讲的是天象,《洛书》讲的是地象。古人认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天地形态的基本认识。《洛书》表现的是天地的布局,其中白点是阳,象征着天,是天在地的投射。古人认为,天和地是有对应关系的,天上的二十八宿对应地上九州,这是中国古代的“星际分野”学说。黑点是阴数,象征地。阳数为正,在四方;阴数在四隅,也就是四个角上,这是《洛书》的基本形态。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是寄生九宫。《洛书》中的九个数字配合九个方位,形成了九宫中国古代称之为“太一神数”,也就是“太一游九宫”所形成的吉凶趋势。阳数左旋,阴数右旋,二者相抱而成阴阳交泰之象。后代研究风水讲究“环抱”,这一理念便来自于《洛书》《洛书》中包括以下几个数字:一其中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如图所示,阳数和阴数完全平和,不论将每一行、每一列还是斜纵列的数字相加,它们的和都是十五。这样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五方布局,奇数五在中央,偶数占四隅。

九宫的具体对应关系为:中宫招摇居于中春,正北的叶蛰宫对应坎位,东北的天留宫对应艮位,正东的仓门宫对应震位,东南的阴洛宫对应巽位,正南的上天宫对应离位,西南的玄委宫对应坤位,正西的仓果宫对应兑位,西北的新洛宫对应乾位。其中外部八宫各对应一个节气,即叶蛰宫对应冬至,天留宫对应立春,仓门宫对应春分,阴洛宫对应立夏,上天宫对应夏至,玄委宫对应立秋,仓果宫对应秋分,新洛宫对应立冬。八宫所代表的季节会形成不同的风,叫作“八风”。


是象数互合。   洛书乃天地自然之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5”处于中心位置,在现实生活中“五”这个数字随处可见:人有五官,手有五指,花有五瓣之花;将“5”和人体相联系,用图形来表示,一个人的头和伸展开的四肢就形成了一个五角星。在中国、日本、凯尔特以及其他传统文化中,“5”都具有极为独特的象征意义。“5”处于中位,指代整体和完满,与儒、道、释皆尚“中道”相适应。

九宫及数字“9”代表至尊和极限,古人认为奇数属阳,偶数属阴。9是最大的阳数,人们常用“9”来表示极端的尊贵,也代表着极限。“15”代表圆满,月圆在农历十五,按易经数理推算,数字15为“吉”,总论有“谦恭做事,外得人和,大事成就,一门兴隆”之意。

   

图片4.png

图片5.png


   

    洛书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如果把洛书九宫图看成矩阵,按数学的矩阵理论,其计算结果为360;而1、2、3……9九个数若按顺序排成矩阵,其计算结果为0,是不是很神秘?


由此又联想到天体复合运动皆可统一于动态圆形360º。以春分为分割点,它是太阳回归的时间,日夜平均。其分割的比率则可将圆形一分为二、为三、为四、为八,在八的基础上又细分为二十四等,二十四等份是以北斗七星每年24指限定,即中国先民发明的24节气。


我国古代先民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很早就发现了宇宙的秩序,并以太阳东升西落(即地心说)确定一天的时间,单位是日;以月亮的隐现圆缺确定一月的时间,单位是月;以寒来暑往及草木荣枯确定一年的时间,单位是年。   

30×12=24×3×5=360,360º即表示天度,其中30是日月相会天象之数,12是日月一岁12会次的天象之数;24节气,每个节气有3候,每候5天,我国先民们依此制定了历法,利用天象的变化周期调配日、月、年的纪时法则,形成了中国独特阴阳合历,使混沌的世界变得有规律可循,将时空结合的周期循环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错综变化。《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是一气,相互吸引而顺生,五行相生,使得宇宙充满生机。《洛书》形方,阴阳并不合一,而是呈错综的形态。具体来说,《河图》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有阴有阳,阴阳是平衡的《洛书》则或阴或阳,不可能形成阴阳平衡的态势,是为错综。阴阳错综会产生变化,于是形成后天变化之道。举例而言,一个班级中有四十二个男生。四十二个女生,这是阴阳平衡。如果一个班级中全是男生,另一个班级中全是女生,那两个班级结为了友好班级,这是阴阳相吸。当然,如果一个班级主动结好另一个班级,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这叫作阴阳悖逆。《洛书》的错综变化也会产生吐纳悖顺之事。《洛书》中四方为阳,四隅为阴,不论阴阳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悖逆,都会发生运动。这个运动恰恰是天地变化的启动。这样,《洛书》就为宇宙的运行提供了变化的可能,而且讲明了变化之道,变化是以阴阳消长的形式发生的,变化是后天卦序的特征。

   

图片6.png

图片7.png


是后天卦序。后天卦序和先天卦序不同,先天卦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先天之卦反映的是事物当前的状态,后天之卦反映的是它的发展趋势。后天卦序也同样有一个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实际就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后天卦序一般不用于起卦,而是作为观察万事万物运行的秩序。《说卦传》解释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实际是按照时令发生的顺序来设计八卦,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三百六十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四十五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象征春分,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立夏;离卦,正南,夏至);坤卦,西南,立秋;兑卦,正西,秋分;乾卦,西北,立冬;坎卦,正北,冬至;艮卦,东北,立春。


图片8.png图片9.png

图片10.png


《周易》中的很多道理实际上来自于《河图》《洛书》的启发。不论《河图》《洛书》的创作年代是否早于《周易》,但它们的理路是相通的。我们明白了《河图》《洛书》的基本法则,就能明白《周易)中很多规则 何以如此。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道家和儒家共同遵奉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五经”五经之一。现如今,我已把《易经》看作是一部哲学之书智慧之书。“一阴一阳谓之道” “善易者不卜”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人身远取事物之象”。读《易经》就是汲取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读《易经》就是汲取民族一脉相承的国学文化;读《易经》就是弘扬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读《易经》就是发扬爱华夏民族精神,就是对华夏民族精神的皈依。

                                          梁溪泰和真人谨记于致远堂书斋


文章分类: 第五届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