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易经》与纺织工匠手艺的类比

作者:安德烈·C.·马蒂内斯·阿尔科斯

易经纺织工匠手艺的类比

作者:安德烈·C.·马蒂内斯·阿尔科斯(Andrea C. Matínez Arcos)

工业及布料设计师

译者:李少玮

易经建立在宇宙变化和创造的基本经验之上。六爻符号和哲学注释都试图阐明和解释它的内容。考虑最初的变化经验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与注释之间的关系,在《易经》文本中产生了两个明显的主要符号参照系统。首先,在六爻中存在着对原始变化经验的符号参照系统。六爻清晰地展示了我们在因果效力模式中体验到的变化结构。这些六爻符号所代表的是人类事务和自然事件中的转变、影响、对抗、支配、协调、和解、对立等相互关联的关系。人类经历的回归、颠倒疏松组织、实现无序、有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类经历的背景经验清楚地阐明了《易经》中的符号系统,因为它带来了符号系统的多种可能的有序解释。因此,虽然符号体系阐明了某一特定时期人类的经验,但我们持续的经验也往往丰富了对符号体系的理解。要记住的是,被象征的东西可以被独立理解,可以用来解释已经给出的符号体系

成中英 (Cheng, Chung-Ying (1991)

简介

在我之前的论文《易经哲学及其在纺织品贸易中的解读着眼于其内容、结构和符号学的比较,我对纺织界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平行分析,在我看来,这些概念与《易经》的结构有关,从它们的复杂性来看,两者都可以在阅读和理解的方式上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工匠的形象从创造者的形象中扩展出来,创造者是变化的创造者,思想、创造力和其他力量或运动介入其中,从而使纺织艺术的工作得以进行。因为自史前时代起,人类就用自己的双手和自然资源制作衣服,使用不同的材料,如丝绸、羊毛、亚麻等,以其自然状态或与纺织工艺技术结合,生产和制造织物,并将其用于服装。最早的编织技术出现在古代中国,是织物、工艺和工具的主要创造者。

从这个角度看 - 人以及人的行为和改造他所居住的环境的方式,支配行为和思想的规则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概念之间的一致性不仅仅来自《易经》一个符号参照系统。尽管这些古老的文本不包含任何系统的解释,对于代表情况的符号体系变化的形式和结构,但它们具有理解现实和指导人类的双重目的同样,道家和儒家也是如此,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并没有适当排除一个和另一个之间的假设。

人类、自然和现实

在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是,人和自然被看作是一个统一和谐体,就像人是身心和谐统一体一样。因此,人被视为理性的存在,被赋予了认识真理的理性能力。这源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在其发展中最终使人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潜能的存在。这种创造潜能的发展是在人首先认识现实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的,当人睁开眼睛看现实观察事物的活动和模式时,这种经验性的观察和经验,从阴阳的交换来看,创造了理性与实践的最终联系。

至于儒家思想及其修身步骤的制定第一步建立文本类比具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它们包括调查事物和扩展知识以便理解世界,这些概念可以转移到传统工艺中,在这些工艺中,工匠与自然交流,通过自己的双手日复一日地发展他的创造性任务。就像用纺织纤维进行的工艺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太阳使其干燥和变白,水使其具有弹性,通过月相表明收获时间,以及其他介入这个过程的自然因素。

在道家思想中,变化和转变的潜能存在于事物的本质,这意味着单个事物并不具有静态的物质,也不作为单个实体而相互脱离,而是在动态过程中相互决定和界定。这种 ""的概念代表了生命中最基本的智慧,按照道家的说法,这种智慧基本上可以在对生命和现实的反思中体验到,因为 ""就是转化,而这种转化总是从某种东西到另一种东西的变化,""本身就是两个对立面(阴阳)的统一。阴可以与消极的、潜在的、主观的和保守的相提并论,在这个意义上,代表道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所有形式的能量或活动都由它衍生而来;而阳可以与积极的、实际的、客观的和创造性联系在一起,代表道是一种始终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纺织女/工匠形象中的创意

在这方面,这种解释对应着人类世界中所采取的行动落在纺织女/工匠的创造性人物身上,聪明人的辛勤劳作和缓慢的创造过程中取决于毅力、时间、知识、习俗和信仰,以提取想法并将其塑造产品。在手工贸易中,时间不是一个制约因素,而是一个推动因素,这样每一个手工艺过程都可以得到发展,主要是基于农业劳动,从中提取纺织材料来创造手工艺品,其特点是与众不同

易经所描述的"高手 ""帮手 "是固有的性格特征,如天生的谦逊、天生的仁慈以及耐心和毅力。这些特征描述了当我们接受圣人作为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在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中教导我们时,所进行的自我培养过程,使头脑中所感知的东西作为智慧传递到内心 - 这些态度对《易经》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与发展和教导其传统和习俗的工匠的素质密切相关。尽管织工掌握了所有不同的编织阶段,并且通常负责从最初的纤维供应到服装的销售,但根据每个人的技能都有专业分工,例如,非常精细的纺纱质量,经纱的准备或特殊的编织技术。

为纺织服装的制造和装饰选择特定的颜色、技术和设计,除了材料及其处理、尺寸和最终处理之外,还将使服装具有特定于生产地点、穿着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它将服务的功能、仪式或家庭的差异化特征。其结果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对象,因为它具有根据当地的文化、景观、气候和历史而变化的特殊性,但仍然是忠实于自己(artesaniatextil.com)。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自然秩序,其中包含了能量和人类知识。

知识,人类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手段

中国哲学最初是一种传统,其特点不是系统的神话或教条式的个人主义宗教,而是人与自然的亲属关系,具有历史感和时间上的生命延续性,以及对人和世界的现实和潜在完美的信仰。在这里,物质是原则或起源,心灵对其做出反应,以便人能够改造他的环境和所持有的理想,以克服现实,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张岱年(Zang Dainian)在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中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许多连续事件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过程,其中物质是主流或源头,心灵是其派生,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统一性。因此,知识是由人类思维和外部世界的交流组成的,得出真正知识的三个标准:一致性、与感官经验的对应性和结果的可预测性;因此,改变自然为建立社会制度和社区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手工艺转变的过程中,几代人通过几个世纪试验和经验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纺织品种类的数量对应着无数精心制作的器具和作品,在这种矛盾中,从手工艺过程中获得的作品是独特的,参照前面提到的统一原则,因为它们总是带着创造它们的男人或女人的特征和意义。就上述三个标准而言,一致性在于对材料处理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是对纺织纤维的了解,感官体验涵盖了所有的感官(主要是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双手和纤维经过的转化过程,即纺纱改变颜色;最后是对结果的预测,工匠开始知道他要织什么和怎么织,但最终他得到的纺织品呈现出最小的差异,这要归功于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元素的内在变化,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原则。

关于这种因果关系,在中国哲学中,有三个层次的认识,尽管没有明确的区分。一方面是经验或实践层面,因果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证明 - 观察关系另一方面是理论或概念层面,因果关系可以被理解为受制于一种理论或思想,解释和证明观察或经验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最后,第三个层面表明,因果关系是物体本质中固有的因果效力。

至于儒家传统,它强调的是心与性、主观与客观同一的原则。这是因为主观和客观事物并不是独立的静态物质,而是表现出相同实在性的过程和存在。心灵作为一种活动,是根据人们实际体验到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喜悦等基本情感来构想的。心灵的活动也实现了人类的功能,如意愿、感觉、感知、认识、控制和思考。行动中的心灵有许多方面,涉及不同的功能,但仍然是一个统一的,这是作为活动的心灵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样适用于老子关于人的生成和命运的宇宙原则,他在其中指出,人的世界与自然界并不分离,在这意义上,事物与道是相对的、有关系的,它们是道的一部分,每个事物都是通过它们自己的相互转化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事物的个体化和差异化不是绝对的,也不存在简单的、无差异的同质性。这样一来,一个人因为对所有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而变得有创造力,因为不依附于任何固定的位置而变得自由。因此,根据道家学说,生活的目的不仅是自然性和自发性,而且是自由和创造性。

了解环境的经验和创造性

在经验和创造性方面,纺织知识或工艺的传承不应仅仅指记忆或知识,还应该涉及到手艺,并通过它们发展一些手工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关注与纱线、织物或服装有关的一切,而且还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其他方面。帕拉斯马J. (Pallasmaa, J.) (2012) 谈到了双手在各种知识,特别是包括创造力方面的重要性,他指出其价值和意义如下:

"......整个生活世界是双手的产物,日常工作和生活领域意味着手工技能及其产品向他人的无限传递;一个传统的生活世界是历代人双手的不断相遇和结合....尽管如此,全世界仍有无数的技能和巨大的非语言知识库体现在永恒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中,需要保护和恢复。这些人类在世界各地积累的传统实践,形成了人类真正的生存技能工匠需要在思想与创造、想法与执行、行动与物质、学习与实践、自我认同与工作、骄傲与谦逊之间建立特定的关系。工匠需要将工具或器具纳入其中,内化材料的本质,最后使成为自己的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易经》中创造主题导致了世界和事物的形成,正如创造事物转化的必要条件转化也是创造的必要条件在《系辞中,明确区分了中文词汇“变化”,指的是变化或转变。“变”“化”之间的区别是,是指一种状态或事物的变化或转变,而不是指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或诞生。然而,指的是一种状态的变化或转变,其中出现了新的东西。系辞中提到"创造性是变化或转变(),形成自然物是创造性(),遵循创造性的道路是接受性("成中英教授指出,在《易经》中,创造的过程是双重的;它产生了事物的世界,并产生了不同的生命关系和不同的成为形式,由文本中的卦爻象征。

在对环境的理解方面,这种做法与自然和祖先的习俗完全相关,手工艺有时表达了人类对超越的渴望,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超自然和领土相联系,这种关系产生了一种工艺,其中工匠制作的作品带有时间的印记,并使用知识来赋予物体和编织者的生活特征,如果没有他们关心和尊重的环境,他们也是无法想象的。这一观点与Juez, F. (2002)从设计人类学中提出的观点相辅相成,他在其中表明,物体被理解为人类的反映,它是与经验、个人、文化和社会怀旧的联系;它通过人类学会使用世界的贸易、传统、习俗和习惯的变现中诞生,只有看到它们,才能理解我们周围的历史。因此,这一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它紧密地证明了主体、客体、记忆和领域之间的关系。

卦爻系统是指我们的变化经验,而易经中有两个平行的思想和感知子系统,旨在阐明和阐明符号系统的含义以及原始变化经验的含义。程仲英教授指出,它们是一个作为宇宙(或自然)哲学的思想系统,另一个作为人(或人性)哲学的思想系统。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宇宙哲学与我们的变化经验和我们对变化象征的理解有关。对从压轴到八卦的世代顺序的引用说明了宇宙学原则如何同样适用于现实和现实的象征意义。与宇宙哲学平行,人的哲学明确假设人能够充分理解变化的世界,并通过这种理解,可以培养和转变自己成为完美的人,并为实现他人和整个世界的完美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被认为体现了变化的基本原则,因此拥有参与创造性生活进步的最大能力。

织造过程中的运动和变化

最后,《易经》指出,宇宙系统以天与地、低与高、软与硬、阳刚与阴柔的形成,以具体的自然主义概念和变化的原则来解释宇宙经验。天高地低因此,创造性和接受性是确定的,运动和休息有其明确的规律:根据这些,坚定和灵活的线条被区分开来。与这种高与低的区别相对应,这些地方可以在织造过程中推断出经线(垂直线)的方向,工匠对这些线的安排导致了在框架或垂直织机上织造的 "起点或头部"--高,"终点或脚部"--低; 还有经线的必要张力和刚性,使纬线(水平线)通过梭子或针在牢固的线之间流动和渗透,不仅唤起开放性、接受性和灵活性,而且还唤起女性的被动性和男性的活动或运动。


图片 1.png

穿过经线的纬线运动


图片 2.png


图片中,编织的运动(类比阴),不是机械的或周期性的,每一个编织或交织的过程都是创造性方面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存在着区分和规范。编织的构造有其固有的结构和等级秩序,在产生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展开或实现,并与人产生联系,人不仅实现了宇宙过程,而且响应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模式或结构。


具体来说,关于事物的秩序和结构,它们遵循个别参数,在从易到难和/或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工艺上没有规则或规范,每个创造性的运动都有阴阳时刻作为构成元素,因此有多种解释,行为或事件根据其性质遵循定义的趋势。

简而言之,制造纺织品意味着制造形式(),它包含创造性原则(),它们在交织线的瞬间呈现出开合时刻);在一个序列里的来来往往被称为传递;能够看到的成品织物来了解它的形式一旦形成,它就是一种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工具可以是布、衣服或住所,并且可以包含无数的形式,不仅取决于纤维的性质,而且取决于环境、思想、知识、技术和工匠的创造力。

结论

积极地理解 "",并采用庄子的道家思想中的 ""的观点,在不倾向于任何固定和独特的立场或标准的意义上,打开了自由的所有可能性;因为创造性被设想为人生活目标,也是赋予世界和事物形成的自然性和自发性。

通过认识到这种知识具有手势和语言表达,来接近纺织活动的姿态及其重要性,是为了理解一种生活方式及其复杂性。解读纺织品的视觉语言使我们能够进入一个私人领域,看到它是如何被语境所改变的,有了这种关系,帕拉斯马(2012) 指出,"传统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存在于感官和手中,它们知道,它们有智慧,它们直接存在于生活的场景和情境中。获得一项技能主要不是基于口头教学,而是通过感官感知和身体模仿直接传递技能。手捕捉思想的物理性质和物质性,并将其转换为具体形象。

根据《易经》中宇宙哲学的性质和人的哲学的性质,也可以看出,两个思想体系相互照应,相互支持。它们可以是两个相互或类似的系统,因为它们包含了下象征元素,分别接受和赋予符号或事物以意义。当你有两个相互支持和互补的思想系统时,你可以创造或发展一个符号参考的案例。

最后,概括创造性,可以说,创造性涉及两个方面。首先,它存在于所有潜在的想法、形式和结构中;其次,有能力实现或修改一个物体的顺序、形式或性质,考虑到其每个组成元素的内在性质,这是任何实际实体所固有的性质。正如成中英教授所指出的,这两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持续的新奇和创新。"经验无非是掌握或吸收有助于形成实体的现实和可能性。创造可以被理解为实现一与多的动态统一的原则,从而可以从多中产生一,从一中产生多"

参考文献

巴尔泰斯R. (1970)符号的帝国巴塞罗那Seix Barral出版社

巴尔泰斯R. (1987)语言的低吟 - 超越文字和写作布宜诺斯艾利斯Paidos出版社

成中英(1991)儒家与儒家哲学的新维度   SUNY哲学系列编辑Robert Cummgs Nevil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成中英、卡明斯,内维尔·罗伯特(2020)易经基本哲学 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奥尔巴尼SUNY出版社

冈恩,温迪和多诺万,杰瑞德 (2012)设计与人类学创造感知的人类学研究Ashgate出版有限公司英格兰法拉姆

金德尔,奥利维亚 (n.d.)视觉构建的艺术:印第安纱线画- 敏感的互动与创造的动力 - 仪式艺术的表现形式或创造性姿势的重要张力

墨菲,约瑟夫,易经的秘密Parker出版有限公司纽约州西尼亚克市

帕拉斯马,J. (2012)思考的手古斯塔沃·希利出版社巴塞罗那

帕斯楚,V (2021)文明的织物 - 纺织品如何塑造了世界Editorial Siruela出版社,马德里

老子 (n.d)道德经斯蒂芬·米切尔译本Daruma出版社

道德经,伊纳基·普雷西亚多·伊多埃塔编译自中文版本,Editorial Trotta出版社

威廉,理查德 (1960)易经变化之书D.J.伏格曼完整批注版C.G.荣格、理查德·威廉和赫尔穆特·威廉作序,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做诗:易经的又一版本"

岱年 (1996)天人五论,3的探索,济南齐鲁出版社,1988


文章分类: 第六届外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