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外论文

从博弈人类学视角看《易经》

作者:马丁·桑托斯·埃斯帕达

从博弈人类学视角看《易经》

马丁·桑托斯·埃斯帕达 (巴拉圭)

人类学学士 -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塞维利亚大学硕士学位

译者:李少玮


在这个演讲中,我将提出一个理论假设,即如何通过博弈的人类学视角来思考《易经》。其目的是展《易经》用于占卜或预知个人或集体未来的实践中所包含的荒谬,以及它与完整含义和社会符号体系的联系,使得人对现实有一种特定看法。在这项解释工作中,我将主要根据荷兰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 (2008[1938])和法国社会学家罗杰·凯洛伊斯(Roger Caillois) (1994[1958])提出的理论,他们的著作构成了当代人类博弈和博弈之乐概念的基本原理

首先,对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易经》在其中的地位进行简单的评论是有益的。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时,我们指的是在公元前4-3世纪(被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06-220年间统汉朝帝国灭亡之间的漫长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世界和宇宙的思想和观点。在汉朝时期,帝国机构和习惯的建立来自多元化思想的扩散,在公元3世纪来自印度佛教的强烈影响下,诞生了许多思想家和思想潮流,这些思想非常古老的文本之精华或以为基础,包括《易经》。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老子,他是《道德经》(即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我们从《道德经》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关键。

经》,又称《变易经》,是中国古典思想中最古老的书籍。据估计,它大约写于三千年前,其作者是周朝的缔造者伏羲皇帝。然而,也有资料认为它是由孔子创作的。但它来到西方是由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他在20世纪初翻译了这本书,随后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诚然,这种占卜能力是由公元前2世纪1世纪的秦汉时期的方士专家(所谓的巫师学派的思想家)所赋予的,但其性质超越了这种能力,为中国人关于世界的智慧提供了深刻而有代表性的看法。

众所周知《易经》是一部其作用是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前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是,预测取决于一种方法,即在一个符号系统下解释硬币或木棒随机产生的组合结果的机会机制。这个系统由一系列连续和不连续的线条组成,这些线条构成了八卦,反过来又构成了六爻,告诉人们在具体情形下的正确行动方式。这些方案不是逻辑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作为意义的原型、多面的图像。

目前,在不忽视《易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的以及它在部分世界社会中仍然具有的的功能和多重意义的情况下,分析使用和实践《易经》的阅读可以有指导个人或集体命运的博弈性层面是很有趣的。为此,我们将创造一些关于博弈概念和观点来进行分析

博弈或休闲的概念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处于一个边缘化和被轻视的位置,因为它在理论上对应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生产性的相关时刻。一方面,这种生产主义、发展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能力降低到制造性质(人类被理解为工作人),无视同样定义它的其他活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前工业社会倾向于承认休闲在社区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振兴中的重要性,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但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另一方面,它也忽略了经济体系中的生产活动可以获得的荒谬维度,正如最近在劳动或教育领域发展的博弈化经验所显示的那样。

博弈论的先驱之一是约翰·赫伊津哈。根据他的定义,博弈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做某件事的协议,其结果是解决一种紧张关系,并在通常的生活过程之外发生(赫伊津哈, 2008: 137)。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观察到四个核心方面:博弈在限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它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在履行某些常规规则的情况下实现;它有一个紧张-解决的动态;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脱节的特殊活动。

到此为止,《易经》可以归入作为人类活动的博弈范畴,因为它的实践包含一套常规法则,它的表现有时间限制,它包括解决 "玩家-咨询者 "提出的困境、问题或关注点。然而,它的特殊性是可以被质疑的。虽然咨询《易经》的实践发生在与工作或社交有关的日常活动之外,但它的功能与日常生活并非无关,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主体对其行动过程的自愿决定。然而,这种实践发生的背景(无论是个人的和单独的还是集体的和社会的)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是仪式化的,这使它具有非凡的特点。我将在后面回到仪式化这一点上。

赫伊津哈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博弈理论,他在 1938 年出版的 游戏的人(Homo Ludens)中强化了这样的观点:博弈由一种被认为是位于普通生活之外的行动组成,这种行动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并受到规则的约束,但他补充说,它是一种自由的行动,独立于某种奖励或物质利益之外,吸引着玩家,最新颖的是,它"[......]产生了倾向于用神秘感包围自己或伪装自己以便从正常的世界中脱颖而出的联想。"赫伊津哈, 2008: 27)。

最后一个方面与两个核心要素有关。首先,它与作为博弈内在特征的竞争力有关。赫伊津哈认为,博弈的本质是竞争、挑战和从他人中脱颖而出的动机。他用来概括这一特征的词是战斗(来自拉丁语agônis:战斗)。这一基本特征与第二个要素有关:超越自我和实现完美的需要与古典希腊将比赛作为体育和宗教活动的概念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在他们的神面前展示自己趋向完美的生命仪式。因此,ludus的词源是指礼仪性的表现、崇拜和仪式。Roger Callois在他的《博弈理论》(1958)中同意这一点,强调了赫伊津哈已经指出博弈的神圣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易经》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博弈就是低估了它的象征性力量,它浓缩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知识,代表了对世界和宇宙的总体看法,个人通过它与环境进行互动。但恰恰是它综合浓缩的集体表征的能力,才是它作为一个博弈的部分意图。Huizinga 进一步指出,最终,文化不是以博弈开始的,也不是起源于博弈,而博弈"(Huizinga 2008:101)。关于世界的社会表征的秩序诞生于博弈,因此,根据他的理论,诞生于展示和竞争。

那么,《易经》所代表的世界观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用本体论的二元性来解释生命和宇宙的运动。这种二元性用术语阴和阳来表达。这些构成了它们和谐共存,并且它们相互需要。例如,这些对表示为阳性-阴性、光-暗、主动-被动等,它们交替出现了自然界所有可能的组合,因此,宇宙和现实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根据其与其他元素的相对位置拥有其双重阴阳特性。但每一个特征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转变和交替中占主导地位:今天可能是阴的,明天可能是阳的,反之亦然。唯一超越这些类别的东西就是 ""。社会学家和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对这一观点表述如下:

希腊或学术界的理论化缺席,无疑解释了中国人的同步化倾向。没有绝对和永恒的真理,只有用量。特别是,矛盾并不被认为是不可还原的,而是被视为替代物。互补对立不是相互排斥的术语,而是占主导地位的,允许更多或更少:人们通过不易察觉的过渡从阴到阳,从无差别到有差别,(2014: 31)。

因此,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螺旋式而非线性运动,其中阴阳是两个不断演变画圆圈的点,其驱动力是由一种调动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能量施加的,在道家哲学中被称为。因此,《易经》通过以构成线条的八卦和六爻为基础的象征主义,表达了这种永久转化和阴阳交替的思想。连续的线条代表阳,而断裂的线条代表阴。这种符号学表明了一个原型情况的发展方向,最终是关于连接微观世界(特定的个人)和宏观世界(宇宙的整体)。

如果我们认为神圣不容置疑,并与超越人类意志和意识的力量相联系,那么《易经》就占据了一个符合神圣理念的地位不论它的阅读和实践是在世俗或普通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概念化为一个博弈,我们也可以强调它的神圣性。

首先,如上所述,它的实践发生在远离日常活动的时候,在这些时刻,普通生活的时间性被暂停,其功能缺乏功利意义。但是,与此同时,博弈的另一个属性是它的表征能力,这与它的战斗特征(与竞争有关)有关,并汇聚在一个神圣的仪式领域。博弈的这种戏剧性被 Caillois 提出,他在其中强调了虚构是博弈的一个构成要素。因此,博弈的活动被描述为 "自由的、独立的、不确定的、非生产性的、受管制的和虚构的" 。

博弈的神圣性由此表现在其仪式性上。一方面,在超然的层面上,其中自然和/或神的意志被象征性地表达出来,个人服从于它。Huizinga认为,恰恰是战斗的特征,即竞争的特征,突出了超然庆典这个方面。但是,再现和虚构的特征也渗入了博弈的超然性中。换句话说,这个仪式把一个事件变成了神圣的东西,因为被创造和互动的符号,对于参与其中的主体来说,指的是超越普通和人类意志的东西。虽然投掷三枚硬币和阅读文本并不需要任何传统的规定动作,但在《易经》的个人实践中有某种仪式感,因为通过符号来表现需要对这些符号进行解释和注释,此外,这将指导主体在他或她生活中的行动和决定。

此外,人们相信这些符号的真实性,相信超越个人和集体良知、意志的超人属性。随机结果被视为事实,人类的有意识行为并没有刻意干预,而是 "现实 "表达自己。这里出现了博弈的一个基本要素,这也是《易经》的特点:机会。从词源上看,Ludus也指机会博弈,而Caillois又把机会作为博弈的一个构成性特征。机会是指通过对不确定和高度不可预测的结果的预期,让玩家的肾上腺素激增(以及享受肾上腺素的激增)的东西。虽然博弈需要技巧、能力和知识来成功实现目标,但没有一个参与者知道在特定条件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易经》也是基于同样的结果随机性逻辑,而且,这可能是它最有趣的特点。

如果我们回到时间性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强调两个问题。首先是博弈提供的时间性。根据德国哲学家Hans-George Gadamer在他1974年发表的著名文章《美的现实》中所说,博弈由不断重复的、不受目标约束的来回运动组成。因此,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在无限理性的基础上。此外,它总是涉及参与,即 "与之博弈"。但Gadamer将博弈与节日联系起来,作为美丽的两个维度,并引入了 "完整的时间 "这一概念,以指称节日所假设的对时间的感知,这种感知不同于普通生活中基于需要被填充的空虚时间或 "某事的时间"。派对以及扩展来说博弈,暂停了日常生活中固有的时间计算逻辑,并将个人引入不同的时间性。后者是根据道家和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时间性,我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我在上面已经评论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时间概念,我想强调的是这一概念背后的永恒感。我指的是,构成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和精神现实的所有现象都在不断变化中,直到它们返回到自身。这不是一种因果和单线的时间概念,而是基于一种生成模型此模型没有建立尖锐的二分法,相反,承认单一现实中固有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前后运动中处于永久变化的过程中,各种现象共存并相互补充。存在的秩序是基于自然、超自然和人类世界的这种周期性节奏,并表现为阴阳的和谐关系。存在元素这种持续转变运动的可逆性意味着它们被视为一种塑造它们的无差别的本质所穿越,反过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被视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其中,双时性被同步化,同步性被双时性化。关于后者,时间不是作为一个过程或演变来体验的,而是作为我们不断远离或返回的空间点的位置。

回到博弈缺乏功利意义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博弈活动在主体的社会和物质生活中显然没有实际目的,同时,它的动态有一种期望,即只通过解决博弈本身领域内的封闭张力而产生,与现实领域没有联系。后者突出了其虚构的特点。然而,尽管在《易经》中,它的阅读作为一种封闭在自身语境中的活动开展,与现实的分离是相对的。这是由于,到最后,根据偶然解决的结果,主体与他们的生活建立了一种关系,并根据这些结果指导他们的行动和决定。

另一方面,博弈自身的不实用性与即将获得的审美享受有关,也就是说,当人们沉浸其中时,它在他们身上唤醒愉悦感。现实和理性的目的让位于感觉、骚动和情感。Huizinga和Caillois都承认眩晕是博弈的核心特征之一。Callois称这种元素为Vinx,指的是在进入半意识状态过程中,博弈所激发的眩晕和狂喜的感觉。机会对这种感觉贡献很大。当一个人把他的命运或对现实的解读押在通过抛掷《易经》中的硬币所取得的随机结果上时,他经历了一种肾上腺素的激增,从而产生愉悦感。审美的这一维度展示了知识的形式不仅止于理性,而且还与人类主体性的其他能力和经验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审美经验在《易经》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我们就会明白,在这种思考和设想世界存在的系统中,没有占有、渴望和依附于构成存在现实的对象的倾向,也没有试图或关注以逻辑理性的方式理解存在的整体性。正如老子的一句谚语所宣称的:"生活是一系列自然和自发的变化。不要抗拒它们;那只会制造悲伤。让现实回归现实。对现实现象的态度是沉思的、周密的和无私的。我们不去干预它,而是尊重、沉思和接受它的自然运动,允许它在主体上产生审美享受。而这一特点是基于对宇宙的非二元对立的看法,就像它与人类的博弈有趣的活动有着共同的性质。

最后,我还想表达最后一点。它涉及到与博弈有关的主体的个体性。在博弈活动中,即使它们可能是集体活动,也有某种主体的原子化。玩家在实施技能、期望和兴趣时意识到他自己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但我认为,东方的精神学说可以通过经验和克服所有形式的二元论来阐明个体性和自我与世界的模拟。一位当代哲学家David Loy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解释了在印度和中国实践的道教、佛教和吠檀多。基本上,这些学说的共同特点是宇宙概念中的非二元性。Loy批评了西方的二元论概念,并肯定了非二元论体系:

[......]存在一种体验非二元世界的方式,一种比我们西方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二元模式更真实、更高级的模式。非二元观点和当代西方观点(尽管鉴于其非凡的传播,我们很难再称其为西方观点)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完全关注二元经验来构建其形而上学,而前者则认识到非二元经验的更深层意义,并将其形而上学范畴建立在此基础之上(Loy, 2000: 17)。

二元论的认识方式是根据一种属性来定义一个物体,使其能够与另一个物体区分开来,而非二元论的认识方式则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一种模拟关系。世界上的所有元素都是同一事物的一部分,这种认识不是从智力上给予的,而是从经验上通过实践获取的。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一概念,就会发现老子的存在和非存在的概念。根据这种世界观,所有的存在都来自非存在,即来自虚无。虚无是宇宙万物起源和解决的虚无,在虚无中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区别没有立足之地López García and Fernando Castaño, 2010)。老子把 " "称为促进宇宙众生在 "存在 " "非存在 "之间交替转换的现象(Palacios2005)。这种交替是《易经》通过中肯的解释来说明的,它说明了 " "留下的胚胎,可以被追踪,以便对未来做出决定

用非二元论的自我概念与博弈中个体的原子化,使我们能通过某种程度约定俗成的社会实践,来阐明人类对 "存在于世 "的复杂认识,在满足我们的期望时,象征效能被激活。

简而言之,这个演讲的目的是提出一个新的角度,从新的视角研究《易经》,以反思人类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体现在凝聚着不可估量的关于现实的祖先知识的创造中。对《易经》中的博弈维度的思考使我们能够强调构成元素已经超越易经内容的元素告诉我们主体构建的社会实践,以安排他们的生活并解释他们的社会、自然和宇宙环境。它再次表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并没有在提升欧洲现代性的理性逻辑中被耗尽,而是与经验性、主观性、情感和肉体相关的其他人类能力进行了介入。

参考文献

凯洛伊斯,罗杰,1994 [1958]博弈论巴塞罗那:塞伊斯巴拉尔(Seix Barral)出版社

凯洛伊斯,罗杰,2004人类与圣物墨西哥特区:经济文化基金会

葛兰言,马塞尔,(2013),中国思维,Editorial Trotta出版社

伽达默尔,汉斯,1991,《美的现实性》, 巴塞罗那, Paidós出版社, 66-124

戈麦斯·阿雷瓦洛,何塞·阿尔勒斯(2006),从阴阳角度看道家人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刊载于《Hallazgos6月5日72-86页

赫伊津哈,约翰,2008 [1938]游戏的人马德里Alianza Editorial/Emecé Editores

洛佩斯·加西亚,路易斯·费尔南多和费尔南德斯·卡斯塔尼奥,菲力克斯(2010),中国思维与西方哲学概念研究,Pedro San Ginés Aguilar (ed. lit.), 观点、关系交流的汇聚, 第 677-688页

卢瓦,大卫(2000)非二元论巴塞罗那Kairós出版社

帕拉西奥,豪尔赫(2005)道家哲学的若干观点,《哲学杂志》,61127-144

威廉,理查德(1975)易经,变化之书,赫尔穆特·威廉作序,布宜诺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出版社


文章分类: 第六届外文
分享到: